时间: 2025-05-01 16:2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29:11
题裴处士碧虚溪居
作者: 王建
鸟声真似深山里,
平地人间自不同。
春圃紫芹长卓卓,
暖泉青草一丛丛。
松台前后花皆别,
竹崦高低水尽通。
细问来时从近远,
溪名载入县图中。
这首诗描绘了碧虚溪的自然美景。鸟儿的鸣叫仿佛来自幽深的山林,与平原的喧嚣截然不同。春天的园圃中紫芹茁壮生长,温暖的泉水旁青草丛生。松树下前后的花朵各具特色,竹林间高低起伏,水流清澈通达。细细询问前来的路途,溪水的名字早已在县图上记载。
作者介绍:王建,唐代诗人,字季陵,号少华,生于约公元730年,卒年不详。他以描写山水自然景色著称,诗风清新、自然,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是诗歌繁荣的时期。作者可能是为了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借助描绘碧虚溪的美丽景色,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王建的《题裴处士碧虚溪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田园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感情。诗的开头,鸟声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深山之中,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展现出与城市喧嚣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接下来的“春圃紫芹长卓卓,暖泉青草一丛丛”中,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出生命的繁盛与自然的富饶。
而“松台前后花皆别,竹崦高低水尽通”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的多样性与层次感,松与竹的对比,花的多样性都增添了环境的生动性。最后两句“细问来时从近远,溪名载入县图中”,不仅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提升到对溪流名声的反思,也暗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融合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山林
B. 河流
C. 平地
D. 春园
“春圃紫芹长卓卓”描绘的是:
A. 冬天的景象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繁茂
D. 秋天的宁静
诗人对溪流的态度是:
A. 忽视
B. 否定
C. 赞美
D. 疑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