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3:30
勉无咎
作者: 熊禾 〔宋代〕
万古纲常六尺躯,可嗤杜老悔为儒。
林间已听鸠呼妇,竹外行看凤引雏。
倘有牛眠先卜兆,岂无盘谷早营菟。
世间忙处应多错,尽把韦弦玩座隅。
唤作三才只此躯,乾坤一日可无儒。
稍余礼义存余脉,亟把诗书教小雏。
黑窣窣时鱼是鲁,声呜呜处虎为菟。
只今时节当如此,可笑迂生独向隅。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万古以来,人的身体不过是六尺之躯,杜甫晚年悔恨成为儒者。林间传来乌鸦的叫声,竹外则看到凤凰带着雏鸟飞行。如果有牛在田间休息,我们是否能预知未来的兆头?难道在盘谷中早早地就能准备好蓬草?在世间忙碌之处,常常会出现许多错误,大家都在玩弄韦编的弦乐,坐在角落里。三才之道,不过是这一具躯体,整个天地也许在一日之间就无儒者存在。虽然余下的礼义还存有一点脉络,急需把诗书传授给小孩子。黑暗中鱼的声音是鲁,声响处老虎则化为兔子。如今的时节恰如此,真可笑那些迂腐的读书人独自坐在角落。
作者介绍:熊禾,宋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不详,但其诗作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困惑,表达了对儒家思想的质疑。
《勉无咎》通过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以万古纲常为引子,指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又通过对鸟兽的描绘,展现自然界的和谐与生生不息。在对比中,诗人强调了人作为个体的渺小,以及在世俗忙碌中容易迷失的现实。诗中不断提及的礼义和诗书,展现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和希望。作者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传达出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反思传统文化的价值,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呼唤对未来的希望和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万古纲常”是指什么?
A. 人生的渺小
B. 世界的法则
C. 诗人的思想
D. 传统文化
“林间已听鸠呼妇”中,鸠的叫声象征什么?
A. 希望
B. 悲伤
C. 自然
D. 繁荣
诗人在文中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是?
A. 赞同
B. 质疑
C. 忽视
D. 崇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熊禾的《勉无咎》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在探讨人生命的短暂与困惑,但熊禾更偏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质疑,而杜甫则更多地流露出对亲情的思念和对时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