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2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0:47
西风凉信入虚檐,
絺綌微单已戒严。
乡梦不随秋夜永,
客愁偏向雨声添。
清高鸣雁低云海,
漂泊流萤傍竹帘。
搔首寒灯楼舍悄,
行藏自晓不须占。
西风送来凉意,传入空荡的屋檐,
薄薄的帷幕已经紧闭。
对故乡的梦境不再伴随漫长的秋夜,
而身为客人的愁苦,偏偏在雨声中加重。
高飞的雁鸣在低沉的云海之上,
流萤在竹帘旁漂泊不定。
我在寒冷的灯下静静思索,
行踪与隐居之事已经明了,无需占卜。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鸣雁”和“流萤”都在古诗中常用作象征孤独和漂泊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身处异乡的愁绪。
熊禾,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号“竹轩”,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以抒情为主,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本诗作于诗人在外漂泊之际,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西风的凉意,思乡之情愈加浓烈,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异乡的孤独与愁苦。
《客里书事》是一首充满秋意与思乡情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那种在异乡流浪的深切感受。开篇“西风凉信入虚檐”,以西风的凉意引入,给人以清冷的感受,仿佛一瞬间就将读者带入了秋天的氛围中。接着,“絺綌微单已戒严”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封闭,窗帘紧闭,仿佛与外界隔绝。
诗中“乡梦不随秋夜永,客愁偏向雨声添”将思乡与愁苦紧密联系。秋夜漫长,思乡的情绪往往会愈发淹没在无尽的雨声中,形成一种沉重的氛围。接下来的意象“清高鸣雁低云海”则用高飞的雁与低沉的云形成对比,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流萤“傍竹帘”的描写更是增添了夜的幽静与飘荡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搔首寒灯楼舍悄,行藏自晓不须占”则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既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一种不再需要迷信占卜的坚定。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中孤独感的深刻体验,反映了在异乡游子的内心挣扎与思索,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安定的渴望。
诗人通过哪个自然现象引入了诗的主题?
A. 雨声
B. 西风
C. 流萤
D. 鸣雁
“乡梦不随秋夜永”中的“秋夜”象征什么?
A. 短暂
B. 孤独
C. 明亮
D. 嘈杂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迷茫
B. 清晰
C. 不在乎
D. 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