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暮雨既霁将儿辈登多稼亭》

时间: 2025-07-28 12:14:16

诗句

一霎滂沱一霎晴,檐间点滴尚残声。

水将树影乱揉碎,月与日光相对明。

试数六宵还五雨,坐令夏热作秋清。

儿曹小住休归去,更听风蝉子细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2:14:16

暮雨既霁将儿辈登多稼亭

原文展示:

一霎滂沱一霎晴,檐间点滴尚残声。
水将树影乱揉碎,月与日光相对明。
试数六宵还五雨,坐令夏热作秋清。
儿曹小住休归去,更听风蝉子细鸣。

白话文翻译:

一会儿大雨滂沱,一会儿却又晴空万里,屋檐下的水滴声仍在耳边回荡。水面上,树影被乱揉成一团,明月与阳光互相辉映。试着数一数,过去六天里下了五场雨,坐在这里,夏天的热气竟也显得清凉如秋。孩子们小住别急着回去,还是静静地听听风中蝉鸣的细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滂沱:形容雨下得很大。
  • :屋檐,指房屋的边缘部分。
  • 点滴:指雨水滴落的声音。
  • 揉碎:形容水面荡漾,树影变得模糊不清。
  • :夜晚。
  • 坐令:让人静坐的意思。
  • 儿曹:孩子们。
  • 细鸣:轻柔的鸣叫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的典故,但“风蝉”常常与夏日、宁静的乡村生活相联系,传达出悠闲、自然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物。他在诗歌中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雨后晴天的午后写成,诗人带着孩子们登上多稼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暮雨既霁将儿辈登多稼亭》是一首描绘雨后景色的诗,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孩子们的关爱。诗的开头“一霎滂沱一霎晴”,展现了天气的瞬息万变,雨水与阳光的交替,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幻无常。接着,屋檐下的水滴声犹在耳边,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水将树影乱揉碎”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雨后水面荡漾的情景,树影与水波交错,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而“月与日光相对明”,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光影变化的敏锐观察,日月同辉,象征着和谐与美好。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数雨量来调侃盛夏的炎热,“夏热作秋清”,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悟,也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从容态度。最后一句“儿曹小住休归去,更听风蝉子细鸣”,更是流露出诗人对儿童无忧生活的珍视与向往,展现了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生活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霎滂沱一霎晴:天气变化,形象地反映了自然的无常与美丽。
  2. 檐间点滴尚残声:雨水滴落的声音仍在,增加了诗的静谧感。
  3. 水将树影乱揉碎:描绘水面波动造成的树影扭曲,富有动感。
  4. 月与日光相对明:日月同辉,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5. 试数六宵还五雨:通过数雨的方式,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6. 坐令夏热作秋清:对比炎热与清凉,表现出对自然的敏感。
  7. 儿曹小住休归去:对孩子们的关爱,表现出一种温情。
  8. 更听风蝉子细鸣:鼓励孩子们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滂沱”与“晴”,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水波与树影的关系比作揉碎,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孩子们的关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雨后景色,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对自然与童年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变化。
  • :象征着生命与流动。
  • 树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月与日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
  • 风蝉:象征着夏日的宁静与悠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气变化是什么样的?

    • A. 一直下雨
    • B. 一霎滂沱一霎晴
    • C. 一直晴天
  2.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声音是什么?

    • A. 雨声
    • B. 风声
    • C. 蝉鸣声
  3. 诗人对孩子们的态度是:

    • A. 让他们赶快回家
    • B. 鼓励他们多留一会儿
    • C. 不关心他们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静夜思》(李白):表现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暮雨既霁将儿辈登多稼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雨后宁静的氛围,后者则更强调秋天的寂静与深远。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但风格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杨万里研究》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绿窗诗十八首 其十 绿窗诗十八首 其九 绿窗诗十八首 其八 绿窗诗十八首 其七 绿窗诗十八首 其六 绿窗诗十八首 其五 绿窗诗十八首 其四 绿窗诗十八首 其三 绿窗诗十八首 其二 绿窗诗十八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路痴 包含唳的词语有哪些 兽结尾的成语 怨怪 齐世庸人 包含态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礼坏乐崩 用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酸衷 狐绥鸨合 箪笥 羝羊絓棘 丿字旁的字 安于盘石 恬开头的成语 谄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