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7:52
塞外偷儿塞内兵,圣君宵旰望升平。
碧幢未作朝廷计,白梃犹驱妇女行。
可使御戎无上策,只应忧国是虚声。
汉王第宅秦田土,今日将军已自荣。
在边塞的偷儿和城内的士兵之间,圣明的君主日夜渴望国家的安定。
还未开始为朝廷制定计划,白色的长杖仍在驱赶妇女走动。
如果能有高明的策略来抵御敌人,只是忧国的声音都是空洞的。
汉朝的王宫和秦朝的田土,如今将军们已经自得其荣。
作者介绍:罗隐,字惟岳,号紫云,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作品多描写边塞和政治时事,风格豪放而又含蓄。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借用边塞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局势的关切与忧虑。
《塞外》通过描写边塞与城内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无能。诗的开头用“偷儿”与“兵”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边境局势的不安。接着,诗人提到“圣君”对和平的渴望,反映出社会对领导者的期待。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揭示了朝廷的懈怠和对百姓的压迫,白梃驱赶妇女的景象,令人心痛,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最后,诗人指出无论战略多么高明,若无实际的作为,忧国的声音也只是空虚的回响。整首诗情感沉重,语气中透着失望与无奈,深刻揭示了国家的危机与人们的苦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国家政治无能的失望与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测试:
诗中的“偷儿”指的是谁?
“圣君宵旰望升平”中的“宵旰”指什么?
诗人对朝廷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关注,但其笔调更为乐观,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相较之下,罗隐的《塞外》则充满了对当下现实的无奈与悲愤,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