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8:22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潮汹涌澎湃的壮观场景。怒涛汹涌,潮水的力量不断涌来,仿佛要把岸边的罗刹鬼魅都淹没。人们常说这潮水来去自如,似乎可以信任它的规律,但其实潮水也会逆流而上。面对汹涌的潮水,我们不禁怀疑它的深度,猛然间,它已冲过西陵,只剩下波涛的头部可见。最终,谁能掌控这潮水的起伏呢?不如骑着红色的鲤鱼去向阳光神询问。
作者介绍:罗隐,字汝芳,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因其诗风豪放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与人情世态,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兴盛,经济繁荣,诗人通过描绘钱塘江的潮水,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思考,同时也隐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钱塘江潮》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展示了钱塘江潮汹涌澎湃的壮丽景观。诗的开头,诗人用“怒声汹汹势悠悠”来形象地描绘潮水的声音与力量,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接着,诗人提到“罗刹江边”,将江水与神秘力量联系在一起,暗示着自然界的不可捉摸与神秘。
诗中提到“漫道往来存大信”,表面上看似在讲述潮水的规律,其实暗含着对人生与自然规律的反思。潮水有时顺流而下,有时又会逆流而上,这就像人生中的起伏与变化。诗人在此用潮水的比喻,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未知的渴望与探索。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都极为丰富,通过潮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自然景观的画卷,也是一种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钱塘江的潮水,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不可预测的力量,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怒声汹汹”形容的是:
A. 鸟鸣
B. 潮水
C. 风声
D. 雷声
“好骑赪鲤问阳侯”中的“赪鲤”象征着:
A. 努力
B. 不屈
C. 吉祥
D. 忍耐
诗中提到的“反覆向平流”暗示:
A. 人生的起伏
B. 时间的流逝
C. 友情的变迁
D. 自然的规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