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7:23
老子朝慵起,春风苦唤行。
晴边犹著雪,寒後未闻莺。
偶见千峰翠,偏令两眼明。
倦来浑欲睡,无处避溪声。
我懒洋洋地起床,春风在苦苦地叫我出去。
晴天的边缘还留着雪,寒冷过后却没有听到黄莺的歌唱。
偶尔看到千山的翠绿,让我的眼睛倍感清明。
我感到疲倦,几乎想要入睡,却无处可以躲避溪水的声音。
本诗中并没有涉及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黄莺”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重视写实,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山林之时,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倦怠感。
杨万里的《和罗巨济山居十咏》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景观。诗的开头描绘了诗人慵懒的起床状态,展现出一种对春天的无奈与懒散,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疲惫感。接着通过“晴边犹著雪,寒後未闻莺”两句,揭示了春天来临时的矛盾状态,虽然春风已经吹来,但春的生机并未完全到来。此时的诗人虽然偶尔看到山的翠绿,眼睛倍感清新,但内心的倦怠依然无法消散,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美的感悟却又难以投入的矛盾心态。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纷争,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倦怠。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内心感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诗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他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春天的美好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倦怠。在享受自然的同时,诗人与外界的隔阂感也随之浮现,形成了一种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测试:
诗中“春风苦唤行”中的“苦唤”指的是:
A. 快乐地呼唤
B. 苦苦地呼唤
C. 随意地呼唤
诗人通过“晴边犹著雪”想表达什么?
A. 春天已经完全来临
B. 春天与冬天的矛盾
C. 夏天的到来
诗中提到的“倦来浑欲睡”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精力充沛
B. 感到疲惫
C.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