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

时间: 2025-05-07 07:07:23

诗句

老子朝慵起,春风苦唤行。

晴边犹著雪,寒後未闻莺。

偶见千峰翠,偏令两眼明。

倦来浑欲睡,无处避溪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7:23

原文展示:

老子朝慵起,春风苦唤行。
晴边犹著雪,寒後未闻莺。
偶见千峰翠,偏令两眼明。
倦来浑欲睡,无处避溪声。

白话文翻译:

我懒洋洋地起床,春风在苦苦地叫我出去。
晴天的边缘还留着雪,寒冷过后却没有听到黄莺的歌唱。
偶尔看到千山的翠绿,让我的眼睛倍感清明。
我感到疲倦,几乎想要入睡,却无处可以躲避溪水的声音。

注释:

  • 老子:指作者自己,表示一种懒散的状态。
  • 朝慵起:早上懒洋洋地起床。
  • 春风苦唤行:春风在呼唤我出去游玩。
  • 晴边犹著雪:晴天的边际仍然留有雪。
  • 寒後未闻莺:寒冷过去后还没有听到黄莺歌唱。
  • 偶见千峰翠:偶然看到千山的翠绿景象。
  • 偏令两眼明:这番景象使我的眼睛感到清明。
  • 倦来浑欲睡:感到疲倦,几乎想要入睡。
  • 无处避溪声:没有地方可以躲避溪水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涉及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黄莺”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重视写实,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山林之时,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倦怠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和罗巨济山居十咏》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景观。诗的开头描绘了诗人慵懒的起床状态,展现出一种对春天的无奈与懒散,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疲惫感。接着通过“晴边犹著雪,寒後未闻莺”两句,揭示了春天来临时的矛盾状态,虽然春风已经吹来,但春的生机并未完全到来。此时的诗人虽然偶尔看到山的翠绿,眼睛倍感清新,但内心的倦怠依然无法消散,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美的感悟却又难以投入的矛盾心态。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纷争,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倦怠。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内心感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老子朝慵起”:自称为“老子”,即以谦逊的态度自述,表现出一种懒散的生活节奏。
  • 第二句“春风苦唤行”:春风如同在苦苦呼唤,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情景。
  • 第三句“晴边犹著雪”:用“著”字,形象地描绘出雪未完全融化的状态,造成了一种春寒的对比感。
  • 第四句“寒後未闻莺”:表现出春天虽然已至,但生机尚未完全复苏,给人一种期待与失落。
  • 第五句“偶见千峰翠”:用“偶见”传达出一种偶然的惊喜与自然的美。
  • 第六句“偏令两眼明”:强调了自然美的震撼效果,令人眼前一亮。
  • 第七句“倦来浑欲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疲惫感,内心的矛盾。
  • 第八句“无处避溪声”:溪水声的存在,反映了诗人无法逃避现实的困扰。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风的呼唤比作一种苦苦的召唤,生动形象。
  • 拟人:春风和莺鸟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诗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他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春天的美好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倦怠。在享受自然的同时,诗人与外界的隔阂感也随之浮现,形成了一种丰富的情感层次。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但在诗中却带来了无奈。
  • :代表着寒冷与沉寂,形成对比,突出了春天的迟到。
  • :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期待却未能听见。
  • 千峰翠:代表自然的美丽,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 溪声:象征着自然的声音,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风苦唤行”中的“苦唤”指的是: A. 快乐地呼唤
    B. 苦苦地呼唤
    C. 随意地呼唤

  2. 诗人通过“晴边犹著雪”想表达什么? A. 春天已经完全来临
    B. 春天与冬天的矛盾
    C. 夏天的到来

  3. 诗中提到的“倦来浑欲睡”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精力充沛
    B. 感到疲惫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和罗巨济山居十咏》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但杨万里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倦怠,而王维的诗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集》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因书寄黄子耕六言三首 用前韵呈硕父昆仲 晚秋郊居八首 其三 谒赵文鼎墓 对梅有作六首 月方上雨忽作 寓舍遭雨漏甚 寄明叔且示逸远 次韵斯远折梅之作 怀成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赤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掉头不顾 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晰理 俅人 半路出家 克害 河清社鸣 茵席之臣 竖夫 别开生面 包含裂的词语有哪些 走字旁的字 伈伈睍睍 髟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