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三 野塘》

时间: 2025-07-28 06:06:04

诗句

雁下菰蒲报夕寒,鹭将荇藻作朝餐。

野塘只许野人到,不要金张许史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6:06:04

原文展示:

雁下菰蒲报夕寒,
鹭将荇藻作朝餐。
野塘只许野人到,
不要金张许史看。

白话文翻译:

大雁在空中飞下,菰和蒲的影子预示着傍晚的寒意,
白鹭在水中觅食,准备将水中的荇菜和藻类作为早餐。
这片野塘只允许乡间的人前来游玩,
不希望那些金钱至上、追逐名利的官员来此打扰。

注释:

  • 菰蒲:菰是一种水生植物,蒲则是指蒲草,二者常生长于水边。
  • 夕寒:傍晚时分的寒意。
  • :白鹭,一种水鸟。
  • 荇藻:荇菜和水藻,是水中的植物,常见于塘水中。
  • 金张:指追逐金钱的商人。
  • 许史:指历史上有名的士人或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近人,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杨万里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士人地位受到挑战的时代。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野外生活的向往,反对功利主义的官僚风气,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野塘图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开头两句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傍晚时分,野生植物与飞鸟的和谐景象。大雁的飞降和白鹭的觅食,传达了一种自然的节奏与生机,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人类活动的思考,诗人明确表达出对“野人”与“金张许史”的态度,前者代表了自然、自由与淳朴,后者则象征着追逐名利、干扰自然的世俗官僚。这种对比不仅深化了诗的主题,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纯粹自然的渴望与对世俗干扰的不满。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下菰蒲报夕寒:描写黄昏时分,飞雁的出现与水边植物的寒意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自然的静谧氛围。
  • 鹭将荇藻作朝餐:白鹭的觅食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生物间的和谐关系。
  • 野塘只许野人到: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的珍视,强调了自然空间的专属性。
  • 不要金张许史看:明确排斥了那些追名逐利的世俗人物,呼唤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雁下菰蒲”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与自然的变化。
  • 对仗:诗中前两句与后两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描写白鹭的行为,赋予了动物以人的情感与生活活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功利社会的批判,倡导人们应当珍视自然、回归淳朴的生活方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迁徙与季节的变迁。
  • :代表优雅与灵动,体现自然的生机。
  • 野塘:象征自由与自然的栖息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雁下菰蒲”意指什么?

    • A. 早晨的寒意
    • B. 夕阳西下的景象
    • C. 飞鸟的归巢
    • D. 水边的植物
  2. 诗人希望谁来野塘游玩?

    • A. 官员
    • B. 商人
    • C. 野人
    • D. 游客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对金钱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向往与珍视
    • C. 对权力的渴望
    • D.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杨万里的《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三 野塘》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孤独与沉思的情感。两者虽风格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杨万里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书怀 江间作 江间作 江间作 江间作·其一 江间作四首·其三 浴日亭 宿溪村书斋 书山人居 深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浙的词语有哪些 反毳 魚字旁的字 未必尽然 立刀旁的字 摩按 迹结尾的成语 烂若披锦 注错 一十八般兵器 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札手舞脚 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鼓字旁的字 如登春台 巛字旁的字 偃旗息鼓 瞬华 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