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1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1:41
原文展示:
剪棘依垣小筑居,短檐横启纸窗虚。 造门已惯非缘竹,据案相忘况有书。 徐孺每劳悬木榻,陶潜何必爱吾庐。 从今更不论宾主,一半幽闲已属余。
白话文翻译:
我剪除荆棘,靠着墙边建了个小屋,屋檐短小,纸窗虚掩。 来访的客人已经习惯了,不是因为竹子,而是因为我总是坐在案前,忘记了还有书。 徐孺子每次来访,我都得悬挂木榻,陶渊明何必只爱自己的庐舍呢? 从今以后,不再分宾主,一半的幽闲已经属于我了。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蕴藉著称,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此诗反映了作者隐逸生活的情趣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文徵明在陈氏家中作客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徐孺”和“陶潜”都是历史上的隐士,文徵明借此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认同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简朴的小屋和隐逸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喜爱。诗中“剪棘依垣小筑居”和“短檐横启纸窗虚”描绘了一个简朴的小屋,而“造门已惯非缘竹,据案相忘况有书”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习惯和喜爱。最后两句“从今更不论宾主,一半幽闲已属余”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认同和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喜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喜爱。通过描绘一个简朴的小屋和隐逸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认同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徐孺”是指谁? A. 徐孺子 B. 徐霞客 C. 徐渭 D. 徐光启
诗中提到的“陶潜”是指谁? A. 陶渊明 B. 陶弘景 C. 陶宗仪 D. 陶侃
诗中“剪棘依垣小筑居”形容的是什么? A. 小屋简朴 B. 小屋豪华 C. 小屋宽敞 D. 小屋高耸
诗中“造门已惯非缘竹”表达的是什么? A. 来访的客人已经习惯了 B. 来访的客人喜欢竹子 C. 来访的客人不喜欢竹子 D. 来访的客人不喜欢小屋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