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9:3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31:50
金门同载笔,玉垒数遗诗。
万里面如觌,千秋事所期。
官移临震泽,天与豁离思。
再会无私语,劬躬答主知。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诗人共同在金门之地写作,留下了几篇诗作。尽管相隔万里,仿佛彼此能相见,千秋的期盼与希冀,二人心中共通。随着官职的变迁,诗人移居到震泽,天意让他们的思念更加豁然开朗。再相聚时不再有私下的闲聊,彼此心知肚明,默契地回应。
作者介绍:方苞(1665年-1729年),字希直,号湘庐,清代诗人,理学家,以议论和诗词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对人情世态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方苞与友人李馀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反映了清代士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本诗通过描绘金门和震泽两个地方,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李馀的深厚情谊。开篇以“金门同载笔”引出两人共同创作的情景,营造出一种亲切而熟悉的氛围。接着“万里面如觌”,不仅表达了相隔遥远的惆怅,也传递出一种心灵的契合,仿佛即使相隔万里,彼此之间的心灵依然能感应到对方的存在。这种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表现的是一种超越物理距离的情感。
“官移临震泽”则暗示了生活的变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但同时又通过“天与豁离思”传达了一种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洒脱。最后一句“再会无私语,劬躬答主知”则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深厚理解,强调了心灵的默契,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惦念时,突显了人与人之间超越语言的深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代士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种情感在古诗词中是常见的主题,也使得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与期盼,展现出“即便相隔遥远,心灵依然相通”的情感基调,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挽李馀三方伯三首 其二》的作者是?
A. 李馀
B. 方苞
C. 王士祯
诗中提到的“金门”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座城市
C. 一座岛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人生的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