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3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35:07
老思不禁春,风光照眼新。
花房红鸟觜,池浪碧鱼鳞。
倚棹谁为伴,持杯自问身。
心情多少在,六十二三人。
年纪大了,不禁感到春天的到来,眼前的春光是那么的新鲜美好。
花房中的红鸟在啄食,池水中波浪荡漾,映出碧绿的鱼鳞。
我倚着船桨,独自一人,问自己:我现在的心情如何呢?
我已是六十二三岁,心中多少感慨和惆怅?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结合了春天的普遍象征意义和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题材广泛,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感春》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感春》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诗的开头,诗人表现出对春天的敏感和热爱,春天的到来使他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接着,诗人通过花鸟、池水的描写,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年龄和人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惆怅。最后一句“心情多少在,六十二三人”更是点明了诗人的心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感慨的深思。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自然,意象新颖,既有春天的美丽生动,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白居易深厚的诗歌功力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体现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感慨。
《感春》的作者是谁?
诗中“倚棹谁为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