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13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炀天子,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酅公。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这首诗描写了隋朝堤岸上的柳树,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枯萎衰败。风雨飘摇,河口只剩下几株柳树。老树病叶让人感到忧伤,曾经的繁华景象已不再。回忆起大业年间,炀帝在春天种下了柳树,形成一条绿荫夹着流水的长廊,东西延绵一千三百里。然而到了大业末年,柳树的颜色如烟如絮,春天的美景也随之消逝。南方的江都,皇帝恣意游荡,应该将这些柳树系在龙舟上游玩。紫髯将军护着华美的缆绳,青娥御史在楼台上沉迷。此时国家的财富已经耗尽,船上的歌声笑语何时才能停息?国家动荡,困境将不久降临,宗庙的危机如同缀饰的旒旗。炀帝自以为福祚长久,却不知道皇子已被封为酅公。龙舟还未经过彭城阁,义旗已经进入长安宫。萧墙之内,祸乱使人事变,晏驾后无法返回秦中。而那些土坟只有几尺深,吴公台下悲风萧瑟。自古以来,汴河之路经过二百年风雨,沙草与烟雾交替出现。后来的君王如何能借鉴前代的教训,请看这隋堤上的亡国之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风格和关注社会民生而闻名。其作品多涉及爱情、政治、民生等主题,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隋堤柳》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唐朝衰落之际。诗人通过描绘隋朝堤岸的柳树,表现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与思考,反映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隋堤的柳树,寄托了白居易对亡国的悲痛和对历史的沉思。诗中描写的柳树从繁盛到衰败,正如隋朝的兴衰循环,体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带出人事的沧桑感,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忧愁气氛。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春日繁华与秋冬凋零的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不仅感受到自然的变化,更引发对历史与命运的深思。尤其是对炀帝的批判,揭示了统治者的奢靡与无知,最终导致国家的覆灭。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醒后人要铭记历史教训。
这首诗通过对隋朝堤岸柳树的描绘,反映了历史的无常与个人对国家兴亡的沉重思考。它警示人们在繁华之中要警惕腐败与奢靡,强调历史教训的重要性。
隋堤柳象征什么?
A. 繁荣
B. 衰败
C. 快乐
D. 和平
诗中提到的“紫髯郎”指的是谁?
A. 皇帝
B. 将军
C. 文人
D. 平民
“后王何以鉴前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反思
C. 愉悦
D. 无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