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4:38
淮水东南阔,无风渡亦难。
孤烟生乍直,远树望多圆。
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
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
淮水在东南方向宽阔,没有风的时候渡船也很难行。孤烟在空中直直地升起,远处的树木看上去都很圆润。春天的波浪使得桨声急促,夕阳下帆影渐渐消失。清澈的流水最适合映照月亮,今晚我又要重温这美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自然景象和生活情景在唐代诗歌中常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包括《长恨歌》和《琵琶行》。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而闻名,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渡淮》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人可能在旅途中经过淮水,感受到了自然的静谧与美好。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渡淮》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感受的抒情诗。诗的开头,白居易以“淮水东南阔”引入,展现出一幅宽广的河流图景,接着“无风渡亦难”则传达一种静谧而略显无奈的情感,暗示着渡河的困难,这种情绪在接下来的描写中不断深化。
孤烟直升的意象,仿佛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远树的圆润则平添了一份柔和的美感,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既有动感又有静谧。接着“春浪棹声急”,这里的“急”字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桨声的急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夕阳帆影残”一句,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帆船的影子,给人一种朦胧而又伤感的美。最后两句“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则是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的慰藉,流动的清水和明亮的月光成为他再一次吟唱的动力,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既有抒情的深度,又具备画面感,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白居易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寄托,展现了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主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渡淮》的作者是: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诗中“春浪棹声急”意味着:
A. 春天的浪潮
B. 生命的活力
C. 渡船的速度
“孤烟生乍直”中的“孤烟”指的是:
A. 繁密的烟雾
B. 远处的孤独烟雾
C. 烟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