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4:17
灞岸江头腊雪消,东风偷软入纤条。
春来不忍登楼望,万架金丝著地娇。
受尽风霜得到春,一条条是逐年新。
寻常送别无馀事,争忍攀将过与人。
长恨阳和也世情,把香和艳与红英。
家家只是栽桃李,独自无根到处生。
只为遮楼又拂桥,被人摧折好枝条。
假饶张绪如今在,须把风流暗里销。
弱带低垂可自由,傍他门户倚他楼。
金风不解相抬举,露压烟欺直到秋。
终日堂前学画眉,几人曾道胜花枝。
试看三月春残后,门外青阴是阿谁。
也曾飞絮谢家庭,从此风流别有名。
不是向人无用处,一枝愁杀别离情。
从来只是爱花人,杨柳何曾占得春。
多向客亭门外立,与他迎送往来尘。
强扶柔态酒难醒,殢著春风别有情。
公子王孙且相伴,与君俱得几时荣。
无赖秋风斗觉寒,万条烟草一时干。
游人若要春消息,直向江头腊后看。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4:17
灞岸江头腊雪消,东风偷软入纤条。春来不忍登楼望,万架金丝著地娇。受尽风霜得到春,一条条是逐年新。寻常送别无馀事,争忍攀将过与人。长恨阳和也世情,把香和艳与红英。家家只是栽桃李,独自无根到处生。只为遮楼又拂桥,被人摧折好枝条。假饶张绪如今在,须把风流暗里销。弱带低垂可自由,傍他门户倚他楼。金风不解相抬举,露压烟欺直到秋。终日堂前学画眉,几人曾道胜花枝。试看三月春残后,门外青阴是阿谁。也曾飞絮谢家庭,从此风流别有名。不是向人无用处,一枝愁杀别离情。从来只是爱花人,杨柳何曾占得春。多向客亭门外立,与他迎送往来尘。强扶柔态酒难醒,殢著春风别有情。公子王孙且相伴,与君俱得几时荣。无赖秋风斗觉寒,万条烟草一时干。游人若要春消息,直向江头腊后看。
灞岸江头的腊雪已经消融,东风悄悄地吹入纤细的柳条。春天来了,不忍心登楼远望,万条金丝般的柳枝垂地,显得娇柔。经历了风霜终于迎来了春天,一条条柳枝都是逐年新生。平常送别时没有什么多余的事,怎忍心攀折柳枝与人告别。常常怨恨阳光和煦的世界也充满了世故,把香气和艳丽都给了红花。每家每户都只栽种桃李,而柳树却无根无蒂,随处生长。只是为了遮蔽楼阁和拂过桥面,却被人折断了美好的枝条。即使张绪现在还在,也只能在暗中消磨风流。柔软的柳枝低垂,似乎可以自由自在,依傍着人家的门户和楼阁。秋风不解风情,露水和烟雾一直压迫到秋天。整天在堂前学画眉,有几人曾说过胜过花枝。试看三月春残之后,门外的青荫是谁的呢?也曾像飞絮一样离开家庭,从此风流有了别样的名声。不是对人没有用处,一枝柳枝就能愁杀离别的情感。从来只是爱花的人,杨柳何曾占得过春天。多在客亭门外站立,与他们迎送往来的人。勉强扶持着柔弱的姿态,酒意难醒,春风中别有一番情意。公子王孙且相伴,与你一起能得到几时的荣耀。无赖的秋风让人感到寒冷,万条柳枝一时间都干枯了。游人如果想要春天的消息,直接向江头腊月之后看。
作者介绍:李山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柳树的景象,通过柳树的生长变化,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柳树的形象,既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这首诗以柳树为线索,贯穿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柳树经历了风霜,终于迎来了春天,但春天又是短暂的,柳树的美好在秋风中消逝。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中的柳树,既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中的柳树,既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万架金丝著地娇”形容的是什么? A. 红花 B. 柳枝 C. 桃李 D. 飞絮
诗中“受尽风霜得到春”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短暂 B. 柳树的生命力 C. 离别的痛苦 D. 人生的无常
诗中“长恨阳和也世情”中的“阳和”指的是什么? A. 阳光 B. 和煦的春风 C. 温暖的阳光 D. 春天的气息
诗中“假饶张绪如今在”中的“张绪”指的是什么? A. 风流人物 B. 诗人自己 C. 柳树 D. 红花
诗中“无赖秋风斗觉寒”表达了什么? A. 秋风的寒冷 B. 春天的温暖 C. 柳树的娇柔 D. 离别的痛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李山甫《柳十首》的详细解析和相关资料推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