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六言》

时间: 2025-05-01 11:09:37

诗句

康乐寻山伐木,子猷爱竹叩门。

我已烟霞痼疾,每逢佳处开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09:37

原文展示:

康乐寻山伐木,子猷爱竹叩门。我已烟霞痼疾,每逢佳处开樽。

白话文翻译:

在康乐山中,我寻找木材,子猷(指朋友)爱竹子,敲响了我的门。我已经沉迷于山水的美景,每当遇到美好的地方,就会打开酒樽,畅饮一番。

注释:

  • 康乐:地名,指山中乐趣。
  • 子猷:古代人名,指代朋友或同道中人。
  • 叩门:敲门,表示来访。
  • 烟霞:指山水的景色,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风光。
  • 痼疾:指长期的病症,这里引申为对美景的沉迷。
  • :酒樽,指盛酒的器具。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烟霞”一词常见于古诗中,表示山水中的云雾和美景,体现出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云卿,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相聚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珍视。诗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姜特立的《六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山林中伐木的情景,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开头两句“康乐寻山伐木,子猷爱竹叩门”,将自然景观与人际交往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闲游的惬意。而“我已烟霞痼疾”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沉迷。最后“每逢佳处开樽”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首诗的意境悠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清新自然、融情于景的生活态度,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闲适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康乐寻山伐木:在康乐的山中,我正在寻找木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2. 子猷爱竹叩门:朋友子猷喜爱竹子,前来拜访,体现了友人间的情谊。
  3. 我已烟霞痼疾:我已经沉迷于山水美景,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几乎成了一种病态。
  4. 每逢佳处开樽:每当遇到美好的地方,我就会打开酒樽,尽情畅饮,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对自然的沉迷比作“痼疾”,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呈现出音乐美感。
  • 意象:自然景象(山、竹、烟霞)与人际情感(友人、饮酒)交错,构成诗的主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展现出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清新、闲适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康乐:象征自然的乐趣和宁静。
  • :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烟霞: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变化。
  • :象征生活中的享乐与悠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康乐”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处山名
    C. 一首歌
    D. 一种心情

  2. “子猷”在诗中代表: A. 朋友
    B. 故人
    C. 诗人
    D. 无人

  3. 诗中“烟霞”主要描绘的是: A. 日出日落
    B. 山水景色
    C. 竹林
    D. 城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展现对自然的热爱与闲适生活。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美景与心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姜特立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姜特立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

相关查询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 麻姑山 别苏州二首 其二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以和 鄂渚留别李二十一表臣大夫 咏古二首有所寄 其二 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 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 送元简上人适越 酬乐天闻新蝉见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岐道 刀麻儿 花样不同 包含赵的成语 戈字旁的字 海燕 耳刀旁的字 穿堂门 门阶户席 鳥字旁的字 威风祥麟 土结尾的成语 首尾两端 缶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俎樽折冲 钢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