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商君吟》

时间: 2025-05-01 09:42:25

诗句

商鞅得君持法处,赵良终日正言时。

当其命令炎如火。

车裂如何都不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42:25

原文展示:

商鞅得君持法处,赵良终日正言时。当其命令炎如火。车裂如何都不知。

白话文翻译:

商鞅得到了君主的支持,坚定地推行法律;赵良则整天直言进谏。当他们的命令如烈火般炽热时,却不知道最终会遭受车裂的命运。

注释:

字词注释:

  •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家,法家的代表人物,推行变法。
  • 得君:得到君主的信任和支持。
  • 持法:坚持推行法律。
  • 赵良:战国时期的人物,以直言进谏著称。
  • 正言:直言不讳,正直地说话。
  • 命令:发布的命令或政策。
  • 炎如火:形容命令或政策的执行力度强烈,如烈火般猛烈。
  • 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肢体分裂。

典故解析:

  • 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推行一系列变法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法治,使秦国强大。
  • 车裂:商鞅最终因变法得罪权贵,被处以车裂之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商鞅和赵良的故事,反映了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冲突,以及改革者面临的困境和悲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改革者的命运。商鞅和赵良分别代表了法家和儒家的两种不同政治理念。商鞅的“得君持法”显示了他的政治抱负和改革的决心,而赵良的“终日正言”则体现了儒家士人的正直和忠诚。然而,“命令炎如火”虽然形容了改革的强烈和迅速,但“车裂如何都不知”却预示了改革者最终的悲剧结局。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对改革与守旧、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商鞅得君持法处:商鞅得到了君主的支持,坚定地推行法律。
  • 赵良终日正言时:赵良则整天直言进谏,坚持自己的正直。
  • 当其命令炎如火:当他们的命令如烈火般炽热时,显示了改革的强烈和迅速。
  • 车裂如何都不知:却不知道最终会遭受车裂的命运,预示了改革者的悲剧结局。

修辞手法:

  • 比喻:“命令炎如火”用烈火比喻命令的强烈和迅速。
  • 对比:商鞅和赵良的对比,显示了法家和儒家两种不同的政治理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商鞅和赵良的故事,反映了改革者的命运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强调了改革之路的艰难和改革者面临的困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炎如火:形容命令或政策的执行力度强烈,如烈火般猛烈。
  • 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象征着改革者的悲剧结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商鞅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 D. 汉朝

  2. 赵良在诗中代表了哪种思想?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3. “命令炎如火”中的“炎如火”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秦论》(贾谊):分析秦朝的兴衰,对商鞅变法有深入的讨论。
  • 《论语》(孔子):儒家经典,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

诗词对比:

  • 《商君吟》与《过秦论》对比,前者通过诗歌形式表达对商鞅的评价,后者则是散文形式对秦朝历史的分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史记》(司马迁):详细记载了商鞅的生平和变法。
  • 《资治通鉴》(司马光):对战国时期的历史有详细的记载和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花朝 其一 次韵答高茂绩 其二 次韵答高茂绩 其一 挽赵秋晓 余将出都伊墨卿邀同罗两峰法时帆马秋药汪剑潭李石农蒋砺堂晓过崇效寺看花归集寒玉斋饯别 舟次曲江题家书后 移居 对客 辛丑夏日闲居 西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单人旁的字 网络电话 酒醴麹蘖 长字旁的字 八闽 卝字旁的字 重圭叠组 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瑶簴 鞠壤 包含吮的成语 不间不界 色字旁的字 一心一意 大字旁的字 九折臂 深文峻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