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潼关》

时间: 2025-05-07 09:07:16

诗句

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

山河虽设险,道德岂容争。

不究千一义,空传百二名。

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7:16

原文展示:

过潼关 邵雍 〔宋代〕 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山河虽设险,道德岂容争。不究千一义,空传百二名。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因战乱而禁闭严密,因太平而机巧闲散。山河虽设下重重险阻,道德却不容争斗。不深究千分之一的大义,只空传百二之名。远方已久无外患,何须再提鸡鸣之警。

注释: 字词注释:

  • 禁密:指因战乱而采取的严密防范措施。
  • 机闲:指因太平无事而闲散无为。
  • 山河:指国家的自然屏障。
  • 道德:指道德规范和原则。
  • 千一义:指极小的一部分大义。
  • 百二名:指虚名,不实的声誉。
  • 遐方:远方,指边疆。
  • 鸡鸣:古代边疆有鸡鸣报警的习俗。

典故解析:

  • 鸡鸣:源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逃离秦国时,靠鸡鸣狗盗之技骗开城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主张“理学”,其诗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北宋太平时期,诗人通过对潼关的描述,表达了对和平时期的思考和对道德的重视。

诗歌鉴赏: 邵雍的这首《过潼关》通过对潼关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和平时期的深刻思考。诗中,“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一句,既表达了战乱时期的严密防范,也体现了太平时期的闲散无为。诗人认为,尽管山河设险,但道德不容争斗,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后两句“不究千一义,空传百二名”则批评了那些只追求虚名而不深究大义的行为。最后,“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时期的满足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因战乱而采取严密防范,因太平而闲散无为。
  2. 山河虽设险,道德岂容争:山河虽设下险阻,但道德不容争斗。
  3. 不究千一义,空传百二名:不深究极小的一部分大义,只空传虚名。
  4. 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远方已久无外患,何须再提鸡鸣之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中的“禁密”与“机闲”,“离乱”与“太平”形成对仗。
  • 比喻:“山河虽设险”中的“山河”比喻国家的自然屏障。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批评追求虚名的行为,表达对和平时期的满足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河:国家的自然屏障,象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 道德:道德规范和原则,象征社会的正义和秩序。
  • 鸡鸣:古代边疆的报警习俗,象征警惕和防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禁密因离乱”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因战乱而采取严密防范 B. 因太平而闲散无为 答案:A

  2. “山河虽设险,道德岂容争”中的“山河”比喻什么? A. 国家的自然屏障 B. 道德的约束 答案:A

  3. “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战乱 B. 和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对国家边疆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对边疆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与邵雍的诗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史记·孟尝君列传》:了解“鸡鸣”典故的出处和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岩 知府丈袖赐新篇愈叹精奇勉缀俚辞干览采 知府李大谏特枉新诗存问甚厚以谢 真州元夕和韵二首 真州元夕和韵二首 湛庵出示宪使陈益之近作且蒙记忆再次韵一首 在唐安郡圃作 再和雁湖十首 再和雁湖十首 再和雁湖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革之难 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大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笑面虎 边执 盛行于世 空空荡荡 流血成河 包含椁的词语有哪些 日字旁的字 克字旁的字 驿船 神伤 时绌举赢 一男半女 包含瞰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尤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