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39
次李韵
作者: 洪皓〔宋代〕
见危致命欲时清,
万里祈通两国情。
尝尽艰难徒自苦,
著成纪咏待谁明。
瑶琴漫鼓思归引,
玉笛休吹逐舞声。
遥夜肯来同晤语,
消忧岂待赐宣城。
在危难时刻,我想要清白的心志,
万里之外祈求两国之间的情谊。
我经历了艰难困苦,徒然自我折磨,
写下这些诗歌,等待谁来理解?
瑶琴轻轻弹奏,思乡的情绪引发,
玉笛暂时停止,追逐舞蹈的声响。
在这遥远的夜晚,愿与你相聚畅谈,
消除忧愁难道要依赖赐福于宣城?
洪皓,字仲明,号澹然,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诗词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受到了当时文人风气的影响,追求清雅、深刻的表达方式,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次李韵》创作的背景是作者在经历了个人及国家的动荡时期,借诗歌表达内心的苦闷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诗中提到的“万里祈通”暗示了当时两国关系的紧张,表现了对和平的向往。
《次李韵》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诗的开头“见危致命欲时清”表达了在困境中追求内心清明的决心,显示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的勇气。接下来的“万里祈通两国情”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明了诗人对国家关系的忧虑与期盼。
中间几句描绘了诗人在艰难生活中所承受的苦楚,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最后几句通过音乐意象“瑶琴”和“玉笛”,象征着思乡与团聚的愿望,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歌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国家情感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见危致命欲时清”,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瑶琴”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消忧岂待赐宣城”表达了什么?
可以将洪皓的《次李韵》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次李韵》更加强调了对国家情感的反思与个人内心的挣扎,而《静夜思》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