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3:46
丽日熏轻葛,残春似早秋。
庭莎经雨发,渠水绕花流。
抚剑成高咏,衔杯散远愁。
阴晴嗟未定,竹外正闻鸠。
阳光明媚,轻轻熏烤着新织的葛布,残余的春天似乎已变成了初秋。庭院里的草经过雨水的滋润,显得格外茂盛,溪水环绕着花朵流淌。手持宝剑吟唱高歌,一杯酒在手,愁绪也随之散去。然而,天气阴晴不定,竹外传来阵阵的杜鹃鸣叫声。
诗中提到的“杜鹃”常常与离别、悲伤联系在一起,古人认为杜鹃鸣叫时正是春末夏初,常引发人们的思绪与感慨。此外,诗人在作品中手持宝剑吟唱,传达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气质,反映了士人的风范与胸怀。
黄瑜,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黄瑜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显示出丰富的人文情怀。
“暮春喜晴”描绘的是春末夏初的时节,正值气候变化之际,诗人可能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感受到春天的残留与即将到来的夏天的交替,这种微妙的变化引发了他的诗情。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末夏初的美好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两句“丽日熏轻葛,残春似早秋”通过对比构建出一种时节交替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余温与初夏的气息。接下来的“庭莎经雨发,渠水绕花流”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庭院图画,似乎令诗人心中愁绪得以释然。
“抚剑成高咏,衔杯散远愁”中,抚剑高歌的豪情与饮酒的洒脱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忧愁的豁达。最后两句“阴晴嗟未定,竹外正闻鸠”则将情感拉回现实,天气的不定与杜鹃的悲鸣又使人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的思考。这种对比与冲突,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既欢快又略带忧伤的复杂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哲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暮春的美丽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一种豁达与洒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不确定未来的感叹与接受。
诗中的“丽日”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杜鹃”通常代表什么情感?
“抚剑成高咏”中的“剑”象征什么?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黄瑜的这首诗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豪放与壮志的气概。两者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黄瑜的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深情,而李白的诗则充满了对人生的豪情与对酒的豪饮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