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1:57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
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
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和归乡的情感。诗人留下了三尺长剑,却没有用一块泥土去修缮。马儿奔赴战场,而人却回到了故乡。笛声在陇水边让人感到愁苦,酒杯中的酒却让人欢喜,仿佛春天的灰烬。锦带不必惊扰大雁,罗衣依旧能斗鸡。回到吴地已是渺渺无期,进入郢地则无比凄凉。自古桃李树,何必在意是否有人来成蹊。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奇异和深邃的美,尤其擅长使用夸张和比喻,创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氛围。
这首诗写于李贺被贬之际,表达了他的离别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李贺的《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诗的开头用“空留三尺剑”引入,表达了对战场生活的不再留恋,剑的象征意义在于武人的豪情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展现出一种对生活选择的反思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的对比,表现了生活中的愁苦与欢乐交织,酒带来的欢愉与笛声的忧伤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对人生的复杂感受。
后半部分的“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则传递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仿佛在说即使生活有苦,也要享受其中的乐趣。诗的最后两句“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则通过桃李树的意象表达出一种自信与乐观,强调了成长与希望的主题,纵然人生道路曲折,也无需畏惧。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离别之伤,又有归乡的欢愉,贯穿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显示出李贺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归乡的描绘,表现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李贺与杜甫的作品都涉及离别与思念,但李贺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而杜甫则常常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人间苦难。李贺的诗风奇幻而浪漫,杜甫的则更为沉重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