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时间: 2025-05-07 06:51:57

诗句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

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

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1:57

原文展示: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
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
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和归乡的情感。诗人留下了三尺长剑,却没有用一块泥土去修缮。马儿奔赴战场,而人却回到了故乡。笛声在陇水边让人感到愁苦,酒杯中的酒却让人欢喜,仿佛春天的灰烬。锦带不必惊扰大雁,罗衣依旧能斗鸡。回到吴地已是渺渺无期,进入郢地则无比凄凉。自古桃李树,何必在意是否有人来成蹊。

注释:

  • 三尺剑:象征着武将的武器,表示战场的生活。
  • 一丸泥:指的是修补和照顾的事物。
  • 沙场:指战场。
  • 故国:指诗人心中的故乡。
  • 笛愁:笛声让人感到忧愁。
  • 沥春灰:春天的酒,带着一丝温暖的灰烬。
  • 锦带、罗衣:指代华美的衣物,表现生活的轻松和乐趣。
  • 桃李树:象征着成长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奇异和深邃的美,尤其擅长使用夸张和比喻,创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贺被贬之际,表达了他的离别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李贺的《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诗的开头用“空留三尺剑”引入,表达了对战场生活的不再留恋,剑的象征意义在于武人的豪情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展现出一种对生活选择的反思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的对比,表现了生活中的愁苦与欢乐交织,酒带来的欢愉与笛声的忧伤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对人生的复杂感受。

后半部分的“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则传递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仿佛在说即使生活有苦,也要享受其中的乐趣。诗的最后两句“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则通过桃李树的意象表达出一种自信与乐观,强调了成长与希望的主题,纵然人生道路曲折,也无需畏惧。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离别之伤,又有归乡的欢愉,贯穿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显示出李贺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空留三尺剑:留存下来的武器象征着过去的战斗经历,但也暗示了对战场生活的放弃。
  2. 不用一丸泥:不再修补过去的遗留,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3. 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描绘出士兵的无奈与归乡者的向往。
  4.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笛声中的忧愁与酒中的喜悦形成对比。
  5. 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生活中的轻松乐趣,即便在动荡中也能找到快乐。
  6.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对于归乡的渺小感受和对往昔的惋惜。
  7.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不在乎结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李树”比喻人生的成长。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关系,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如“空留三尺剑”,强化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归乡的描绘,表现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勇气和战斗,代表了诗人过去的经历与身份。
  • :象征着奔赴和离去,体现了离别的情感。
  • :代表忧愁与思念。
  • :象征欢乐与生活中的小确幸。
  • 桃李树:象征着希望和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贺的《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归乡的欢喜
    • B) 离别的忧愁
    • C) 战斗的豪情
    • D) 以上皆是
  2. 诗中“空留三尺剑”象征什么?
    • A) 战斗的遗留
    • B) 生活的无奈
    • C) 个人的选择
    • D) 以上皆是
  3.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未来的乐观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D) 以上皆是
  2. A) 战斗的遗留
  3. A) 对未来的乐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贺与杜甫的作品都涉及离别与思念,但李贺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而杜甫则常常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人间苦难。李贺的诗风奇幻而浪漫,杜甫的则更为沉重和现实。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选》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题景玄禅师院 初夏题段郎中修竹里南园 长信宫 春暮对雨 逢吕上山人 冬日喜同志宿 冬夜与蔡校书宿无可上人院 赠王尊师 通济里居酬卢肇见寻不遇 早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事宽即圆 直绳 彑字旁的字 十载寒窗 四字头的字 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偏恩 夫课 与世推移 包含姗的词语有哪些 吃白相饭 赤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井开头的成语 沿误 包含阜的词语有哪些 势力之交 鼓字旁的字 未亡之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