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于中好》

时间: 2025-05-07 09:47:58

诗句

梅花摘索穿疏竹。

荫纹禽、喜欢相逐。

坐中已自清堪掬。

更潇洒、人如玉。

新声爱度周郎曲。

捧霞杯、再三相嘱。

无情有恨重分北。

也撩得、双眉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7:58

原文展示:

梅花摘索穿疏竹,荫纹禽喜欢相逐。
坐中已自清堪掬,更潇洒人如玉。
新声爱度周郎曲,捧霞杯再三相嘱。
无情有恨重分北,也撩得双眉蹙。

白话文翻译:

梅花在稀疏的竹林中被轻轻摘下,荫翳下的鸟儿欢快地追逐着。
坐在这里的我已然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份清雅,更显得潇洒如同美玉。
我喜爱那动听的周郎之曲,手捧霞色的酒杯一再相互嘱托。
无情与有恨重又分离,怎能不让双眉紧锁呢?

注释: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荫纹:指阴影与花纹,形容景物的美丽。
  • 周郎曲:指东汉末年周瑜所作的曲子,寓意美好的音乐。
  • 捧霞杯:形容盛酒的杯子如同霞光般绚丽。
  • 双眉蹙:形容因忧愁而皱起的眉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以清丽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常描绘山水田园之美,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于中好》创作于一个春意盎然的时节,诗人可能在与友人聚会时,借景抒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于中好》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际关系的微妙。开头两句,诗人以梅花和竹林作为背景,描绘出一种清幽的环境,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气质。接下来的几句则转为人际间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珍惜和对美好旋律的向往。最后两句则引入了情感的复杂性,表现出在欢聚中潜藏的离愁别绪,使整首诗在美丽中带着一丝忧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梅花摘索穿疏竹:描绘梅花在竹林间的美丽景象,暗示高洁的品质。
    • 荫纹禽喜欢相逐:在荫蔽下,鸟儿欢快地追逐,体现生机与活力。
    • 坐中已自清堪掬:坐在此处,我已感受到这清雅之气。
    • 更潇洒人如玉:诗人自比美玉,凸显自己的优雅气质。
    • 新声爱度周郎曲:表达对动听音乐的喜爱,显示出文化修养。
    • 捧霞杯再三相嘱:酒杯如霞,象征美好,表达友人间的深情。
    • 无情有恨重分北:情感的复杂,暗示离愁别绪。
    • 也撩得双眉蹙:因情感的纠结,眉头紧锁,表现内心的矛盾。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如玉”比喻诗人的高洁气质。
    • 对仗:如“无情有恨”,反映情感的对立。
  • 主题思想: 诗歌以自然景色引入,表现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揭示了人际情感中的复杂性,展现了喜悦与忧愁并存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的品质。
  • :代表清雅与宁静。
  • 霞杯:象征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 双眉:表现情感的纠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梅花”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高洁
    • C. 悲伤
  2. “周郎曲”指的是?

    • A. 一种乐器
    • B. 一首古曲
    • C. 一位诗人
  3. 诗中的“霞杯”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深厚的友情
    • C. 复杂的情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杨无咎与李白的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豪放,而杨无咎则显得细腻、婉约,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表达。两者都对情感有深刻的描绘,但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词评论集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于中好》的诗意及其美学特征。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自江州还入石头诗 登郁洲山望海诗 齐云堂 题妙庭观 沁园春(庆杨平) 溪行见梅寄所思 将买舟入新安程易田徵君方渡江来夜过话别 夜宿善权寺追怀陈述古 涤虑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先绪 弦刃 母字旁的字 岂止 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用字旁的字 推想 龙跳虎卧 黹字旁的字 泣荆之情 马字旁的字 疾如风,徐如林 貌不惊人 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赏不遗贱 包含勘的词语有哪些 貝字旁的字 谐笑 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