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7:58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
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
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
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
秋天到了,愁苦更加深重,清秀的眉梢轻轻拂动。
翠绿色的袖子因春寒而显得怯弱,修竹在晚风中萧瑟。
这样的情意,谁人能知晓?愁恨与孤独的鸿雁相隔遥远。
我在西风中小立,又一次被重重的门扉所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无咎,字少微,号天水,宋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秋季,诗人借秋天的景象表达内心的愁苦和思念,反映出宋代士人的孤独感和情感的细腻。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词作,杨无咎通过秋天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愁苦。诗的开头“秋来愁更深”直接点明了主题,秋天的到来让诗人的愁苦加深,仿佛是自然界的变化也引发了他内心的波澜。接着,诗人描绘了“黛拂双蛾浅”,用“黛”字形容眉毛,展现出一种柔美而又脆弱的状态,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敏感与脆弱。
而“翠袖怯春寒”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通过衣袖的颜色与春寒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诗人在描写中使用了“修竹萧萧晚”的意象,修竹在晚风中显得更加清冷,加强了孤独的气氛。接下来的“此意有谁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苦闷与忧愁,愁恨如同孤鸿一样遥远而无法触及。
结尾的“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背对西风的小立,象征着对过往的回望与思念,而“重门掩”则暗示着内心的封闭与隔绝。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悟,以及对生命、孤独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表达了对秋天的感伤与内心孤独的情感,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他人的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秋来愁更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平静
D. 愤怒
“翠袖怯春寒”中的“怯”字意指什么?
A. 强壮
B. 软弱
C. 勇敢
D. 欢乐
“小立背西风”中“西风”象征什么?
A. 温暖
B. 过去及思念
C. 未来
D. 忙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无咎的《生查子·秋来愁更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均探讨了孤独与思念,但杨无咎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李清照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流露与内心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