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岐钱别》

时间: 2025-05-07 08:36:53

诗句

圣恩优许力求田,把酒临岐钱一杯。

台阁是非远已矣,乾坤俯仰愧何哉。

竟追范蠡归湖去,不管胡儿放马来。

强圉倘殷如孔棘,也应定策救时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6:53

原文展示:

临岐钱别
文天祥 〔宋代〕

圣恩优许力求田,把酒临岐钱一杯。
台阁是非远已矣,乾坤俯仰愧何哉。
竟追范蠡归湖去,不管胡儿放马来。
强圉倘殷如孔棘,也应定策救时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首先,诗人感叹自己在圣恩的庇佑下努力谋求田地,举杯告别即将离去的朋友。接着,他感到台阁上的是非已经远去,但面对广阔天地,他心中却充满愧疚。随后,诗人追忆了范蠡辞官归隐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胡人(指外敌)的漠视。最后,诗人认为如果国家能够如孔子的教诲那样强盛,便应该制定策略来拯救危急时刻的国家。


注释:

字词注释:

  1. 圣恩:指皇帝的恩宠或恩泽。
  2. 优许:优待和允许。
  3. 临岐:临近岐路,意指将要分离之际。
  4. 钱一杯:把酒杯举起,表示告别的酒。
  5. 台阁:指朝廷或官场。
  6. 乾坤:指天地,常用来象征宇宙或大环境。
  7. 追范蠡: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辞官归隐。
  8. 胡儿:指胡人,古代对外族的称呼。
  9. 孔棘:此处指孔子,强调儒家思想的价值。

典故解析:

  • 范蠡: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越国谋士,因帮助越王勾践复国而名扬千古,后辞官归隐,成为一个象征隐逸生活的典范。
  •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在后世影响深远,强调礼义和治国平天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若州,号山谷,南宋末年抗元名将和诗人。他以刚直不阿和忠诚于国著称,最终为国家殉道。文天祥的诗歌以气节和忠诚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临岐钱别》写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族入侵的危机,文天祥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感情复杂,既有对国破家亡的痛心,也有对朋友的深情依依。


诗歌鉴赏:

《临岐钱别》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全诗通过告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开篇的“圣恩优许力求田”,显示出诗人在国家的庇护下,仍旧努力追求生存的希望,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接着,诗人意识到台阁上的是非与争斗已远去,感受到人事的无常与变幻,这种感慨更为他的内心增添了一层愧疚感。接下来的“竟追范蠡归湖去”,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暗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无奈。最后,诗人提及孔子的教诲,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责任,反映出他心中对国家危机的深刻思考与忧虑。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深刻,情感上真挚而复杂,体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圣恩优许力求田”:诗人感激国家的恩宠,努力谋求生存。
  2. “把酒临岐钱一杯”:在离别之际,举杯与朋友共饮,表达不舍之情。
  3. “台阁是非远已矣”:对朝廷的争论已无所谓,强调了人事的无常。
  4. “乾坤俯仰愧何哉”:面对天地,心中有愧,难以抬头。
  5. “竟追范蠡归湖去”:怀念范蠡的隐逸生活,感慨对现实的无奈。
  6. “不管胡儿放马来”:对外族侵略的漠视,表现出诗人的坚定立场。
  7. “强圉倘殷如孔棘”:希望国家如孔子的教诲一样强大,强调治国理政的重要性。
  8. “也应定策救时危”:呼吁制定策略来拯救国家的危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台阁是非象征着政局的混乱与个人的困境。
  • 对仗:诗中句对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反映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自身遭遇的无奈,表现出他作为一位爱国者的坚定信念与忠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友情与告别,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珍惜。
  • 台阁:象征着权力与争斗,反映出诗人对政治的深刻思考。
  • 范蠡:代表隐逸的理想与对现实的反思。
  • 孔子:象征儒家思想,强调治国之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范蠡”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春秋
    B. 战国
    C. 汉代
    D. 唐代

  2. “把酒临岐”中的“临岐”意指: A. 站在路口
    B. 离别之际
    C. 旅途的开始
    D. 远方的旅程

  3. 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对外族的态度是: A. 友好
    B. 漠视
    C. 欣赏
    D. 否定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1. 《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更多的是豪情壮志的展现。
  2. 《登高》: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对国家悲惨命运的感叹,与文天祥的忧国情怀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译使至高丽 广宁 旧鹤 晤林茂之时年八十五矣 宁远温泉 放雉 九日 掩柴门 早起 募僧收枯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儿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止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迍贱 豆字旁的字 断鹤续凫 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慢条斯理 睿性 平平淡淡 包含槁的成语 募集 尽世里 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引语 泛滥博文 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将恐将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