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7:03
至扬州
文天祥〔宋代〕
飘零无绪叹途穷,
搔首踟蹰日已中。
何处人声似潮泝,
黑云骤起满山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无奈和迷茫。诗人感叹自己行程的无尽与艰辛,时光已到正午,却依然难以找到方向。耳边似乎听到人声如潮水般向后涌来,但黑云骤然降临,山间的狂风又令他倍感压抑。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色,最终被俘,宁死不屈,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他的诗歌多抒发忠贞和对故国的思念,风格豪放激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灭亡、文天祥被俘之际,表达了他在旅途中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国家沦丧的忧虑。
《至扬州》一诗,虽是简短之作,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诗人以“飘零无绪”开篇,直抒胸臆,展现了他在旅途中的无奈与迷失。正午的阳光照耀下,诗人却感到四周的沉重与压抑,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深思。
“何处人声似潮泝”,这句描绘了一种渴望与无奈的情感。人声如潮,仿佛在呼唤,但无法触碰;而“黑云骤起满山风”,则将这种渴望瞬间击溃,黑云象征着困扰与不安,狂风则是他心中不安情绪的外在表现。通过这两幅画面,诗人将内心的挣扎与外界的环境巧妙结合,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在意象上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表现出一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处境的悲惨,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悲剧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迷茫”、“无助”和“忧虑”展开,表达了文天祥在旅途中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与个人处境的无奈,揭示了历史中的悲剧与英雄的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文天祥
D. 白居易
“何处人声似潮泝”中的“潮”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安静
B. 喧嚣与繁忙
C. 伤感
D. 宁静
诗中“黑云骤起”最能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迷茫
C. 压抑
D.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文天祥的《至扬州》与杜甫的《春望》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前者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后者则是对家国沦陷的痛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孤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