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金粟影》

时间: 2025-05-02 06:07:51

诗句

桂树丛生双涧侧,玄堂羽盖拥团团。

流膏久矣成芝菌,结荫终当集凤鸾。

雨露春深增怵惕,溪山秋晚耐高寒。

淮南不用歌《招隐》,留与云仍百世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7:51

原文展示:

金粟影
作者: 屠性 〔元代〕

桂树丛生双涧侧,
玄堂羽盖拥团团。
流膏久矣成芝菌,
结荫终当集凤鸾。
雨露春深增怵惕,
溪山秋晚耐高寒。
淮南不用歌招隐,
留与云仍百世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桂树在双涧旁茂盛生长的景象,玄堂的羽盖笼罩着一片团团的影子。流动的甘露已经积聚成了灵芝和菌类,树荫将来必定能吸引凤凰和鸾鸟。春雨和露水让人感到惊惧,而秋天的溪山在寒冷中显得愈发坚韧。淮南地区不需要歌声来招隐,留下的只有那些云彩,依然可以在百世之后被人们所瞩目。

注释:

  1. 桂树:指的是桂花树,象征着清香与高洁。
  2. 双涧:指两条山涧,位于桂树旁边,构成了优美的自然环境。
  3. 玄堂:古代的建筑,可能指殿堂或庙宇,象征着神圣之地。
  4. 流膏:指树汁或甘露,流淌而下,滋养大地。
  5. 芝菌:灵芝的菌类,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6. 凤鸾: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高贵与和谐。
  7. 怵惕:形容因惊恐而感到不安。
  8. 留与云仍百世看:意指留下的美景和传说,将在未来的岁月中被人们所铭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屠性,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际。屠性借助桂树和自然景物,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和谐美好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金粟影》通过描绘桂树和周围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浮华的淡泊。首联“桂树丛生双涧侧”使用了生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氛围,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流膏久矣成芝菌”,则通过对流动甘露的描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荣。

中间的描写则引入了春秋的对比,春深时的怵惕与秋晚的坚韧,表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诗人内心的坚韧。最后两句“淮南不用歌招隐,留与云仍百世看”,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观长久存在的自信,给人留下深刻的哲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使得作品不仅具备了审美价值,也蕴含了人生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桂树丛生双涧侧:描绘桂树生长于双涧旁,展现出自然的繁盛。
  2. 玄堂羽盖拥团团:描写了高大的建筑与树木形成的庇荫,展现出神秘的氛围。
  3. 流膏久矣成芝菌:自然的滋养已形成灵芝,象征着长久与珍贵。
  4. 结荫终当集凤鸾:暗示桂树的庇荫将来吸引神鸟,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5. 雨露春深增怵惕:春天的雨露让人感到不安,暗示春天的生命力与脆弱。
  6. 溪山秋晚耐高寒:秋天的自然景色显得更加坚韧,传达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7. 淮南不用歌招隐:淮南不需要歌声来招引隐者,表达一种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8. 留与云仍百世看:最终的景致将留存于未来,带有一种超越时间的永恒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流膏”比喻生命的滋养。
  • 拟人:如“结荫终当集凤鸾”,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雨露春深增怵惕,溪山秋晚耐高寒”,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礼赞,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坚韧不拔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桂树:象征高洁与长寿。
  2. 流膏:象征滋养与生命力。
  3. 凤鸾:象征和谐美好的理想。
  4. 雨露: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希望。
  5. 溪山:象征自然的坚韧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桂树
    B. 凤鸾
    C. 流膏
    D. 所有以上

  2. “淮南不用歌招隐”中的“歌”指的是什么?
    A. 诗歌
    B. 乐曲
    C. 召唤
    D. 以上皆是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的哲思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所有以上

答案:

  1. D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注重于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追求。
  • 《山中与幽人对酌》: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交融,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词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末寄武昌一公 闻李频员外卒 书匡山老僧庵 古镜词上刘侍郎 秋晚泊石头驿有寄 秋末寄上桐江冯使君 鄱阳道中作 士马后见赤松舒道士 故林偶作 送明觉大师兼寄郑山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重迹屏气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都监 剡耜 乐极生哀 秦吉了 禾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应结尾的成语 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家常便饭 力字旁的字 因树为屋 病由口入 行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颤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