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末寄武昌一公》

时间: 2025-05-02 17:40:47

诗句

见说武昌江上住,柏枯槐朽战时风。

知师诗癖难医也,霜洒芦花明月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40:47

原文展示:

见说武昌江上住,柏枯槐朽战时风。
知师诗癖难医也,霜洒芦花明月中。

白话文翻译:

听说武昌江边住着人,古柏枯了,槐树也朽了,都是战乱的风波所致。
知道老朋友对诗的痴迷难以治疗,霜降洒在芦花上,映衬着明月的夜空。

注释:

  • 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地区,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和文化中心。
  • :指柏树,常用于表示坚韧与长寿。
  • :槐树,古人习惯在树下纳凉,象征文人雅集。
  • 战时风:指战争带来的破坏与动荡。
  • 诗癖:对诗歌的痴迷,难以自拔。
  • 霜洒芦花:霜降后,芦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字希逸,号怀古,唐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涉及佛教哲学、自然景观及人情世故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简练的笔触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末期,战乱频仍,诗人通过描绘武昌的景象,表达对故友的思念及对社会动荡的感慨。

诗歌鉴赏:

贯休的《秋末寄武昌一公》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武昌江边的凋零景象,反映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诗中“柏枯槐朽”不仅描述了自然的衰败,更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无奈。诗人通过对古树的描写,寄托了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接着,诗人以“知师诗癖难医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情谊,以及在动荡时代中,诗歌却成为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精神寄托。最后,"霜洒芦花明月中"则以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使读者在感受诗人情感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深深的孤独感和对美好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见说武昌江上住”:引入背景,听说武昌江边有人居住。
    • “柏枯槐朽战时风”:描绘因战争而衰败的景象,感叹世事无常。
    • “知师诗癖难医也”:表达对友人的理解与关怀,诗人的情感深厚。
    • “霜洒芦花明月中”:展现自然美景,营造宁静而清冷的意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柏枯槐朽”比喻社会的动荡。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如“柏枯槐朽”对仗工整。
    • 意象: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痛苦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孤独与宁静的共存。

意象分析:

  • 古树: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坚韧,但也反映出战乱的摧残。
  • 霜与芦花:霜代表寒冷与孤独,芦花则象征着脆弱与美丽。
  • 明月:象征着希望与思念,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武昌”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湖南
    • B. 湖北
    • C. 四川
  2. “柏枯槐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战争的感叹
    • C. 对友谊的珍视
  3. 诗中提到的“霜洒芦花”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热闹
    • B. 安静
    • C. 混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在《春望》中同样表达了对动荡时代的忧虑,但其情感更为沉重,而贯休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友谊与自然的结合,传递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贯休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游水南一首 绝句三首 挽刘母王宜人二首 其二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其八 杂咏一百首 其七十六 马祖 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 古墓 广列女四首 杂咏一百首·崔昌遐 村居书事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巳字旁的字 摇摇欲倒 商圈 亅字旁的字 消息灵通 文鼠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融为一体 包含绻的词语有哪些 简贵 高字旁的字 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香字旁的字 宽德 翻手是雨,合手是云 立正 斗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