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2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0:26
秋末寄上桐江冯使君
山东山色胜诸山,
谢守清高不可攀。
薄俗尽于言下泰,
苦心唯到醉中闲。
香凝锦帐抄书后,
月转棠阴送客还。
野客沾恩归未得,
萧萧霜叶满柴关。
在山东,山色比其他地方的山更胜一筹,谢守的清高品质让人难以接近。世俗的风气在他的言辞中已然消逝,只有在醉酒中才能感受到他那颗悠闲的心。香气弥漫在华丽的帐篷中,抄写完书稿后,月光照在梧桐树的阴影下送客归去。山野的朋友受恩未归,凋零的霜叶满地,柴门外显得萧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贯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末,诗人寄情于山水,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宁静的自然景象,寻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这首诗整体上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萧瑟的秋末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东的山水之美,以及友人谢守的清高气质。开篇以“山东山色胜诸山”引入,强调了自然的优美,接着通过对谢守的人品的赞美,突显了诗人与之交往的珍贵。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一个典雅的场景,帐内香气浓郁,月光如水,表现出一种惬意的生活状态。然而,最后的“野客沾恩归未得”则是一种淡淡的忧伤,映射出内心对友人的挂念与思念。诗中对山水的描绘与人情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而深邃,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香凝锦帐”与“月转棠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浮华的淡漠,表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谢守”指的是谁?
A. 谢安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诗中的“薄俗”指的是什么?
A. 乡村风气
B. 世俗虚伪
C. 文人雅趣
D. 自然风光
诗的最后一句“萧萧霜叶满柴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期待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贯休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与人文情怀,但贯休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更多聚焦于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自省。两者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