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4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5:51
挽建昌詹使君二首
南渡钧枢后,宣和节义门。
依然窭人子,不似贵公孙。
苦李无谁采,甘棠在处存。
遥知宦游地,巷哭更招魂。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南渡之后,钧枢(指朝政)之地,宣和(指宣和年间的节义)之门依然存在。如今我依然是一个穷苦的人,不像那些贵族的公子。苦李树无人采摘,而甘棠树却依然生存。远远地知道你在外的宦游之地,街巷里的人们哭泣,更加招魂。
刘克庄(1180-1269),字仲明,号天池,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兼擅诗词,风格豪放,注重情感的抒发。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困境。诗中对比了自身贫困与贵族的富裕,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对已故友人的悼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揭示了个人命运与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开篇提到“南渡钧枢后”,不仅交代了历史背景,也暗示了诗人对政治形势的关注。紧接着“依然窭人子”,显示出诗人虽身处动荡时代,但仍旧保持着对生活的清醒认知。
“苦李无谁采,甘棠在处存”一联,运用意象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苦李象征着艰难的生活,而甘棠则象征着一些人能够享受的美好生活。诗人对这种不平等的深切感受,引发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最后两句“遥知宦游地,巷哭更招魂”,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对逝去生命的惋惜,情感真挚而沉重。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深刻,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极具艺术感染力,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敏感与对逝友的深切怀念,流露出对人性关怀的关注与对命运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沉。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的“南渡”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苦李”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的感情主要是对什么的怀念?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如何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对生活、友人及历史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