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哭于鹄》

时间: 2025-05-05 13:14:18

诗句

青山无逸人,忽觉大国贫。

良玉沉幽泉,名为天下珍。

野性疏时俗,再拜乃从军。

气高终不合,去如镜上尘。

我初有章句,相合者唯君。

今来吊嗣子,对陇烧新文。

耕者废其耜,爨者绝其薪。

苟无新衣裳,曷用光我身。

奠酒徒拜手,哀怀安能陈。

徒保金石韵,千载人所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4:18

原文展示:

哭于鹄
作者: 张籍 〔唐代〕

青山无逸人,忽觉大国贫。
良玉沉幽泉,名为天下珍。
野性疏时俗,再拜乃从军。
气高终不合,去如镜上尘。
我初有章句,相合者唯君。
今来吊嗣子,对陇烧新文。
耕者废其耜,爨者绝其薪。
苟无新衣裳,曷用光我身。
奠酒徒拜手,哀怀安能陈。
徒保金石韵,千载人所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山之中没有闲人,突然意识到国家的贫困。珍贵的美玉沉于幽深的泉水中,名义上被称为天下的珍宝。作者的野性与世俗格格不入,最终不得不拜服从军。气节高尚的人终究难以合群,离去时如镜子上的尘埃。最初我有诗文,但能与我心相合的只有你。如今来为你祭奠,在山陇上焚烧新作。耕地的人放下了锄头,做饭的人断绝了薪火。如果没有新衣裳,何必光彩照人?敬酒只是徒然地挥手,哀伤的心情又能怎样表达?徒然保存金石的韵律,千年之后人们依旧铭记。

注释:

  • 逸人:指闲适的人,隐士。
  • 良玉:指美玉,象征珍贵的事物。
  • 幽泉:深邃的泉水,形容珍宝被埋没。
  • 再拜乃从军:屈服于世俗,选择从军的无奈。
  • 气高:气节高尚,指与世俗的不合。
  • 章句:诗文。
  • 吊嗣子:为逝者的后代哀悼。
  • 耕者废其耜:农夫放下锄头,象征失去生计。
  • 奠酒徒拜手:祭奠时的敬酒动作。
  • 金石韵:指古诗的韵律,象征长久的艺术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籍是唐代诗人,字公谨,号敬之,原籍山西,他的诗歌以描写社会现实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张籍的作品多涉及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中期,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在这种背景下感受到国家的贫困与个人的无奈,借用对故人的悼念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哭于鹄》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无奈的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家与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诗中开篇便以“青山无逸人”引入,描绘出一种孤寂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纷扰的抵触。接着,“忽觉大国贫”一句,以突兀的方式揭示了国家的贫困,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

“良玉沉幽泉,名为天下珍”则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遗憾,暗示着珍贵的事物被埋没,现实的困境让人无法欣赏。接下来的“野性疏时俗”描绘了诗人与世俗之间的隔阂,表达出一种无奈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感受的细腻描绘,反映了深重的社会矛盾与人性的困境。诗人以对故人哀悼的方式,寄托了自己对社会的关注与对理想的追求,最终留下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青山无逸人:青山中没有闲适的人,暗示了社会的忙碌与困苦。
    2. 忽觉大国贫:突然意识到国家的贫困,表达出诗人的震惊和不安。
    3. 良玉沉幽泉:美玉被埋没于深泉中,象征着价值被忽视。
    4. 野性疏时俗:作者的性情与世俗格格不入。
    5. 气高终不合:高尚的气节最终与世俗无法共存。
    6. 我初有章句:诗人曾有诗文,但能共鸣的只有故人。
    7. 今来吊嗣子:今来为故人祭奠,表达对逝去的哀悼。
    8. 耕者废其耜:农民放下了耕具,暗示生计的困境。
    9. 奠酒徒拜手:无奈的敬酒,无法表达内心的哀伤。
    10. 徒保金石韵:保存古诗的韵律,象征着艺术的长久价值。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比如“青山无逸人”与“大国贫”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良玉沉幽泉”则是象征着珍贵事物的被忽视。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宁静与隐逸,反衬出社会的喧嚣。
  • 良玉:象征珍贵的理想与价值。
  • 幽泉:代表深藏的美好事物,暗示被遗忘的理想。
  • 耕者与爨者:反映了社会底层的困境与辛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山无逸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归隐的快乐
    • B. 社会的孤寂与忙碌
    • C. 对自然的热爱
  2. “良玉沉幽泉”中的“良玉”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忘却的理想
    • C. 美好的生活
  3. 诗人选择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 A. 渴望荣华富贵
    • B. 无奈于世俗
    • C. 追求自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同样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 《春望》(杜甫):描绘了国破家亡的悲痛。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哭于鹄》都体现了对国家动荡与个人无奈的深刻感受,前者更注重家国情怀的表达,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银屏晚眺 洛浦春游 秋夜偶成 怀贞如姊 春柳 登龙门游香山寺 归宁伊川道中作 题大隐堂 冬日怀石孟坚 月夜至玉屏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歧路亡羊 戈字旁的字 楞头磕脑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滑天下之大稽 包含燥的词语有哪些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户字头的字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玉筝 示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进退触篱 钻天觅缝 舂淙 衣锦食肉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包含箭的成语 渔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