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0:5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0:56:23
《鹧鸪天》 向子諲 〔宋代〕
芗林居士卡筑清江,
乃杨遵道光禄故居也。
昔文安先生之所可,
而竹木池馆,亦甚似之。
其子孙与两苏山谷从游。
所谓百花洲者,因东坡而得名,
尝为绝句以纪其事。
后戏广其声,为是词云莫问清江与洛阳。
山林总是一般香。
两家地占西南剩,
可是前人例姓杨。
石作枕,醉为乡。
藕花菱角满池塘。
虽无中岛霓裳奏,
独鹤随人意自长。
这首诗描绘了芗林居士在清江边的居所,提到这是杨遵道的光禄故居。古代文安先生曾到此游玩,周围的竹林、池塘和建筑也很相似。居士的后代与苏轼的两位后裔常在此游玩。所谓的百花洲因东坡(苏轼)的名声而得名,曾经有首绝句来记述这个地方的美丽。后来,为了增添声势,便写下这首词,表达“莫问清江与洛阳”的情怀。山林之间的香气四溢,两个家族占据了西南的土地,确实是前人姓杨的传承。石头做的枕头,醉意浓厚,仿佛回到了故乡。池塘里满是藕花和菱角。虽然没有中岛的霓裳演奏,但独自的白鹤却随意地在水边徜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向子諲,宋代诗人,以抒情诗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感慨,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江边,表现了诗人与历史的对话,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自然的眷恋,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鹧鸪天》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历史感的词作,通过描绘景物与历史人物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遗产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芗林居士的故居,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与时代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怀念。通过对清江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得诗词具有了浑然天成的美感。
此外,诗中对“百花洲”的提及,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与历史的融合。同时,诗人在描写藕花、菱角等自然景物时,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深厚的情感。尽管没有华丽的乐曲,但白鹤随意地徜徉,传达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恬淡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恬淡自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鹧鸪天》中的“芗林居士”指的是哪个地方的隐士?
诗中提到的“百花洲”因谁而得名?
诗中描绘的水边景物不包括哪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