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2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21:12
《临江仙 其二 寿黄畸亭副郎七十》
作者: 夏言 〔明代〕
山谷老人年七十,百花潭上优游。
石亭草阁枕江流。
携琴随野鹤,移席傍沙鸥。
东浙甘棠思邵父,角极画省名留。
一瓢春酒醉林丘。
神仙行陆地,何用访瀛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七十高龄的老人,在百花潭边悠然自得的生活。石亭和草阁依偎在江水旁,老人携琴随野鹤而行,席子也可以随意放在沙鸥旁。东浙的甘棠使他想起邵父(邵雍),而“角极画省”的名声则留存于世。一瓢春酒让他在林丘中醉倒。神仙若能在陆地上悠游,又何必去访求那遥远的瀛洲呢?
夏言(1482-1559),字廷璧,号白云,明代著名政治家和诗人。他为人刚正不阿,曾任内阁首辅,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表达了老年生活的悠闲与满足,强调自然的美好和人生态度的超然。
这首《临江仙》以其悠然自得的画面和深邃的哲理引人入胜。开篇提到“山谷老人年七十”,立即勾勒出一位年长者的形象,结合后文的“优游”,表现出他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不仅仅是对年龄的无畏,更是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
“携琴随野鹤,移席傍沙鸥”,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带我们走入诗人构建的恬淡世界。琴声随风而起,野鹤与沙鸥则为这幅画增添了灵动的元素,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和谐与人心的宁静。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甘棠思邵父”的追忆,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敬仰。而“一瓢春酒醉林丘”,则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酒的醇香与春天的气息交织,带来无尽的惬意。
最后一句“神仙行陆地,何用访瀛洲”,直指人生的真谛。诗人认为,生活在此岸的美好与安宁,胜过对遥不可及的仙境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洒脱与自在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是一幅自然画卷,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表达,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强调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
《临江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甘棠”是用来怀念谁的?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可以将此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王维的诗同样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通过简约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理,但夏言的诗更加侧重于老年人的生活体验与内心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