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35:16
长松上捎日月宫,昂霄耸壑材甚雄。
不肯甘心卧云巘,有时见梦十八公。
汗颜血指,那知大匠自有体。
斩伐丁丁,朝夕聒人幽耳聋。
岂如吾乡华顶一峰八万四千丈,下蟠夭夭矫矫奇奇怪怪之苍松。
樛枝半压鲁隐九年之大雪,雅韵曾和虞氏五弦之薰风。
八千灵椿三千桃实几番见,何况篱下黄菊江头亦叶枫。
萧梁劫火烧不死,坐阅五季鹿走天下人亡弓。
世人欲识吾家所扰真龙种,请看春雷发蛰雾滃{上雨下橘去木}云从。
礧砢蹙缩轮囷拥腫可挫不可辱,坚刚正独盘薄偃蹇受命不受封。
无用之用不器之器振古成自晚,天台道人何苦汲汲图象寄涪翁。
搜肠镂肾状出怪松赞,反言挺而茂者肥瘠贵得中,吁嗟九原相如不可作,飘飘词赋谁摩穹。
阆风逸民自愧才力薄,北斗以南惟有四朝之老农。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35:16
作者: 刘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长松上捎日月宫,昂霄耸壑材甚雄。
不肯甘心卧云巘,有时见梦十八公。
汗颜血指,那知大匠自有体。
斩伐丁丁,朝夕聒人幽耳聋。
岂如吾乡华顶一峰八万四千丈,
下蟠夭夭矫矫奇奇怪怪之苍松。
樛枝半压鲁隐九年之大雪,
雅韵曾和虞氏五弦之薰风。
八千灵椿三千桃实几番见,
何况篱下黄菊江头亦叶枫。
萧梁劫火烧不死,
坐阅五季鹿走天下人亡弓。
世人欲识吾家所扰真龙种,
请看春雷发蛰雾滃上雨下橘去木云从。
礧砢蹙缩轮囷拥腫可挫不可辱,
坚刚正独盘薄偃蹇受命不受封。
无用之用不器之器振古成自晚,
天台道人何苦汲汲图象寄涪翁。
搜肠镂肾状出怪松赞,
反言挺而茂者肥瘠贵得中,
吁嗟九原相如不可作,
飘飘词赋谁摩穹。
阆风逸民自愧才力薄,
北斗以南惟有四朝之老农。
长松高耸,仿佛携带着日月之光,昂首挺立,气势雄伟。不愿安然卧于云巅,有时梦见昔日的隐士。羞愧而流泪,难道大匠早已自有其造型和结构?斩伐声声,朝夕之间,聒噪人耳,令人厌烦。怎能比得上我家乡华顶山的那一峰,八万四千丈的高耸,屹立着奇特的苍松。树枝半压住鲁隐士的九年大雪,优雅的旋律曾与虞氏的五弦乐器共鸣。八千灵椿,三千桃树,经历几多轮回,更何况篱下的黄菊和江头的枫树。萧梁的劫火虽未能烧尽,坐看五季的鹿在天地间奔走,人却已离去。世人若想识我家所扰的真龙种,请看春雷声响,雾霭中雨落,橘子与木云交相辉映。岩石虽坚韧难以侵犯,坚刚正直,独自承受使命却不求封赏。无用之用、不器之器,历史变迁自成一体,天台的道人何必急于追求名利,寄托于涪翁。探讨生灵的奇松赞美,反而说挺拔茂盛者才是中庸之道。叹息九原的相如不应再作,浮华的词赋又有谁能触及穹苍?阆苑风流的逸士自愧才力薄弱,北斗星下唯有四朝的老农。
作者介绍: 刘倓,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歌常常结合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梁王山,诗人通过描绘山上苍松的奇特景观,抒发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梁王山蟠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比喻,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理想的追求。在表达中,诗人不仅仅关注自然的美,更深化到对人生的思考,如对隐士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诗句中的“长松上捎日月宫”展现了自然的壮丽,而“世人欲识吾家所扰真龙种”则传达出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全诗在气势磅礴中又不失细腻,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风格与深刻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对隐士理想的向往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松”象征着什么?
A. 高洁的品格
B. 坚韧的精神
C. 美丽的风景
D. 繁华的城市
诗人对“隐士”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嘲讽
C. 忽视
D. 怀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