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3:5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3:55:56
三千六百丈罗浮,
来今往古得仙游。
转头丹葛如昨日,
接武苏辕能几秋。
石洞尚听黄鹤语,
铁桥仍见紫云留。
当时野老呕吟地,
试问山灵记得否。
罗浮山高达三千六百丈,
从古至今在此享受仙游。
转眼看去,丹葛依旧如昨日,
从武夷山到苏州,已经多少个秋天了?
石洞中仍然可以听到黄鹤的声音,
铁桥依旧可以看到紫云的留影。
当年那位吟唱的野老,
不知山灵是否还记得他的存在?
梁真素,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道教思想,风格清新脱俗。
《冲虚观》创作于道教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对道教文化和理想境界的向往。
《冲虚观》是一首充满道教哲学和自然美的诗作,诗中以罗浮山为背景,描绘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和仙境的追求。首句“三千六百丈罗浮”点明了地点,展现了山的巍峨与壮丽,给人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接着,诗人以“来今往古得仙游”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哲理,仿佛在说,真正的仙游不仅仅在于身处何地,而在于心灵的追求。
诗中“转头丹葛如昨日”则是对时光的感慨,尽管时间流逝,自然的美依然如故,表现了自然的永恒与人世的短暂。随后,诗人提到“石洞尚听黄鹤语,铁桥仍见紫云留”,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暗示了文化的延续,黄鹤和紫云作为文化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的怀念。
最后两句“当时野老呕吟地,试问山灵记得否”则是对过去的追忆和对自然灵魂的呼唤,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互动与思考。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道教及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的交融,表达了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探讨了人与自然及时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超然与宁静的哲学思考。
《冲虚观》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梁真素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罗浮”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座山
C. 一种动物
D. 一种乐器
诗中“黄鹤”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古代文化
C. 道教理想
D. 人生哲学
答案: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尽管两首诗都有自然的描绘,但梁真素更侧重于道教哲学的思考,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