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0:02
过南翔寺简胜仲殊
作者:袁华(明代)
齐公昔建阿兰若,
唐刻今存窣堵坡。
井邑人非双鹤去,
江乡日落一舟过。
夜坛暖足无玄兔,
晓室听经有白鹅。
问讯东林蜜殊老,
中边之味近如何。
齐公曾在这里建造了阿兰若(寺庙),如今唐代刻的石碑依然保存完好。井邑的士人并不是双鹤般地离去,江边的乡村在日落时分,一只小船缓缓划过。夜晚在坛上温暖了双脚,没有神秘的兔子,清晨在室内听经时,有白鹅在旁。询问东林寺的蜜,年头已很久,边上的味道又如何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袁华(约1540年-1600年),字子华,号澄江,明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在南翔寺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思考,以及与友人简胜仲殊的交流。
此诗通过描绘南翔寺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提到齐公建造的阿兰若,展示了寺庙的历史厚重感,接着通过描写“江乡日落一舟过”的画面,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不仅关注环境的美,更通过细微的观察,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变化。
夜晚的坛上,诗人感受到温暖,而清晨在听经时又有白鹅相伴,形成了夜与晨、静与动的鲜明对比。后半部分提及东林寺的蜜,隐喻着长久以来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这首诗在简洁的表达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通过形象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安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南翔寺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齐公昔建阿兰若”中的“阿兰若”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白鹅”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这样的结构,我们对《过南翔寺简胜仲殊》这首诗进行了全面的解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