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1:53
偶来览胜鄮峰境,山路行行雪作堆。
风搅空林饥虎啸,云埋老树断猿哀。
抬头东塔又西塔,移步前台更后台。
正是如来真境界,腊天香散一枝梅。
偶尔来到鄮峰的美景,沿着山路走,雪堆成了山。
风在空旷的树林中搅动,饥饿的老虎在咆哮,
云雾笼罩着老树,断了的猿猴在悲鸣。
抬头看见东塔和西塔,迈步前走又见前台与后台。
正是如来所指的真正境界,腊月的天空飘散着一枝梅花的香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该诗无确切作者信息,属于明代诗歌,体现了当时文人游历名胜时的情感与思考,风格多样,常见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结合。
创作背景:
诗作大致创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在游览鄮峰时的所见所感,结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的感悟,可能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探索。
《游育王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的诗。全诗以游览的视角切入,通过对风景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首联“偶来览胜鄮峰境,山路行行雪作堆”通过“偶来”二字,暗示了诗人非刻意而为的闲游状态,表达出一种随意的轻松感。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了自然的力量,饥虎的咆哮与猿猴的悲鸣,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原始与生存的残酷。诗人通过声与色的对比,深刻反映出自然的多样性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在后两联中,诗人抬头望见东、西塔,步移景换再现了寺庙的庄严与神秘。最后一句“正是如来真境界,腊天香散一枝梅”则将自然景观与佛教哲理结合,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美的外在,更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结合佛教哲理,探讨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饥虎”代表什么?
A. 自然的温和
B. 生存的残酷
C. 人的渴望
D. 宗教的力量
“正是如来真境界”中的“如来”指的是?
A. 自然景观
B. 释迦牟尼
C. 诗人自己
D. 山川河流
诗中提到的“云埋老树断猿哀”表现了什么主题?
A. 快乐的生活
B. 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脆弱
C. 人的孤独
D. 宗教的神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游育王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自然的威严与生命的真实,后者则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两者都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哲理思考,但表达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