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2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28:09
浣溪沙(别成上人并送性禅师)
梅子熟时到几回。
桃花开后不须猜。
重来松竹意徘徊。
惯听禽声浑可谱,
饱观鱼阵已能排。
晚云挟雨唤归来。
梅子成熟的时候,我来过几次。
桃花开放之后,无需猜测我是否还会来。
我再次来到这松竹之间,心情沉浸在徘徊的意境中。
我习惯了听鸟儿的鸣叫,它们的声调可以谱写成曲;
我看惯了水中鱼儿的阵势,已经能够将它们排列开来。
傍晚的云彩带着雨意,似乎在召唤我回家。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
这首《浣溪沙》创作于辛弃疾与朋友成上人、性禅师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深厚情谊。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友情与人生哲理。
《浣溪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梅子熟时到几回”引入,梅子成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聚散离合。第二句“桃花开后不须猜”则巧妙地引入了桃花的意象,桃花是春天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重来松竹意徘徊”,则通过松竹的高洁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追求。在此基础上,诗人又提到“惯听禽声浑可谱”,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熟悉与热爱。
最后一句“晚云挟雨唤归来”将诗歌推向高潮,傍晚的云彩似乎在召唤他回家,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归属感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梅子成熟时,诗人曾到几回?
“桃花开后不须猜”意在表达什么?
晚云挟雨的意象象征什么?
比较辛弃疾的《浣溪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与感情的结合,但辛弃疾更侧重于对友谊的思念与人生哲理,而李清照则多表现了对爱情的细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