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丹渡晴帆》

时间: 2025-05-02 13:16:30

诗句

苍茫丹港阔,一叶挂云晴。

棹击清波碎,帆悬晓曙迎。

扬风随曲水,驾浪鼓层浤。

舳映残烟净,窗含半月明。

停桡芳草陌,轻渡落猿声。

认得津头路,兴怀万里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6:30

原文展示

丹渡晴帆
作者: 柳学鹏 〔清代〕

苍茫丹港阔,一叶挂云晴。
棹击清波碎,帆悬晓曙迎。
扬风随曲水,驾浪鼓层浤。
舳映残烟净,窗含半月明。
停桡芳草陌,轻渡落猿声。
认得津头路,兴怀万里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辽阔的丹港,晴空万里,船只在阳光下轻盈地航行。船桨拍打着清澈的波浪,帆在晨曦中迎风而起。顺着曲折的水道扬起风帆,乘着波浪缓缓前行。船首映照着残余的烟雾,窗户透出半轮明月的光辉。停下船桨,漫步在芳草萋萋的岸边,轻轻穿过落下的猿声。认得回家的路,心中涌起万里之外的情怀。

注释

  • 苍茫:形容辽阔而空旷的样子。
  • 丹港:指的是丹江口或某个特定的港口,意象中代表着水域的辽阔。
  • :指船桨。
  • :船头。
  • 津头:渡口,船只停靠的地方。
  • 落猿声:指猿猴的叫声,通常在山林间响起,表示自然的宁静。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丹港”可以联想到古代诗文中常用的水域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航行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学鹏是清代的诗人,以其诗作清丽脱俗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柳学鹏的游历中,表达了他对水乡美景的赞美及对远航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丹渡晴帆》是一首描写水乡风光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航行生活的热爱。首联“苍茫丹港阔,一叶挂云晴”,以辽阔的丹港为背景,形象地描绘出一叶孤舟在晴空中的宁静画面,给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心境。接下来的几句运用了丰富的动词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船只在水面上灵活行驶的状态,既有动感又有景致的交融,透出诗人对于航行的沉醉与享受。

从意象上看,诗中“残烟”、“半月”、“芳草”、“落猿声”等,都充满了自然的气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最后一句“认得津头路,兴怀万里情”,则是将情感升华,表达了对故乡和远方的思念,显示出一种深厚的乡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苍茫丹港阔:描绘了辽阔的丹港,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2. 一叶挂云晴:孤舟在晴空中漂浮,体现出一种宁静和孤独。
    3. 棹击清波碎:船桨轻击水面,波光粼粼,生动形象。
    4. 帆悬晓曙迎:帆在晨曦中迎风而起,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5. 扬风随曲水:顺着水流,表现出顺应自然的智慧。
    6. 驾浪鼓层浤:在波浪中行驶,生动地描绘出航行的乐趣。
    7. 舳映残烟净:船头映照着消散的烟雾,增添了诗的意境。
    8. 窗含半月明:窗外透出半轮明月,增添了夜晚的宁静。
    9. 停桡芳草陌:停下船桨,漫步在芳草丛生的路上,体现与自然的亲密。
    10. 轻渡落猿声:轻轻穿过,听到猿声,渲染出自然的静谧。
    11. 认得津头路:熟悉的渡口,唤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12. 兴怀万里情:心中涌现出万里情怀,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的状态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使情感更为丰富。
    • 对仗:如“停桡芳草陌,轻渡落猿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航行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 丹港:象征着广阔的水域,代表了自由与探索。
  • :象征着旅程与生活的流动。
  • 清波:代表着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 半月:象征着思念与希望的光亮。
  • 芳草: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茫丹港阔”的意思是什么? A. 水域狭窄
    B. 水域辽阔
    C. 水域平静

  2. 诗中“认得津头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航行的恐惧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自然的厌倦

  3. 诗中“轻渡落猿声”中“落猿声”指的是什么? A. 交通工具
    B. 自然的声音
    C. 动物的叫声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泊船瓜洲》(王安石): 描绘了水上生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表达了对水路的赞美,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江南春》(杜甫)与《丹渡晴帆》:两者均描绘水乡自然风光,但杜甫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的思考,而柳学鹏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与自然:文化视角下的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晏斋余自名也故常以榜自随乃以名厅事之东偏 题杨补之画梅 寄赵元归并属元默三首 雨中忆花寄怀曾季永严从礼二首 其二 寄赵信州一叔二首 既绝湖得顺风顷刻已见弁山二首 其一 呈杨谨仲监庙三首 次韵斯远别后见寄六言四首 晚晴四首 其三 秋怀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皿字底的字 做人做事 黄字旁的字 矫情干誉 太阿之柄 皮弁服 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瓦字旁的字 抽样 男不与妇敌 橘络 麻字旁的字 包含差的词语有哪些 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衣冠土枭 匸字旁的字 伐冰之家 闲疙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