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4:50
谁何扣门声啄木,踏雪逢迎寒起粟。
诗筒过我捷於羽,墨滑岂供貂尾续。
云锵孤响落琼璈,顿觉闻韶不知肉。
胆惊强韵娄吐舌,春溢长笺手几缩。
钝根难除捻髭苦,夜凡日荧残几烛。
管城子老免冠谢,久不中书三致祝。
择交正自欠楮生,两穷相值声蔌蔌。
端凝赖有弘农陶。
时一浴之云外瀑。
山寒亦闻泓有语,未致两生长不足。
谁其下榻徐孺子,不以寒暄事竿牍。
径须回旋作诗供,纵使长贫颜有穆。
书生得句如得官,无以藉之眉为蹙。
云烟茧纸生踊跃,涕唾犀毫负惭恧。
倘非渠辈称挥洒,未见无虞堪即鹿。
残风剩月幸风分,卷轴今当汗驹犊。
夜窗赓载有余暇,笺注离骚到兰菊。
雪铺玉笺乌丝栏,一一手抄森似束。
毋令千载韩退之,作传讥嘲老而矣。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4:50
再次韵因索纸笔
作者: 方岳 〔宋代〕
谁何扣门声啄木,
踏雪逢迎寒起粟。
诗筒过我捷於羽,
墨滑岂供貂尾续。
云锵孤响落琼璈,
顿觉闻韶不知肉。
胆惊强韵娄吐舌,
春溢长笺手几缩。
钝根难除捻髭苦,
夜凡日荧残几烛。
管城子老免冠谢,
久不中书三致祝。
择交正自欠楮生,
两穷相值声蔌蔌。
端凝赖有弘农陶,
时一浴之云外瀑。
山寒亦闻泓有语,
未致两生长不足。
谁其下榻徐孺子,
不以寒暄事竿牍。
径须回旋作诗供,
纵使长贫颜有穆。
书生得句如得官,
无以藉之眉为蹙。
云烟茧纸生踊跃,
涕唾犀毫负惭恧。
倘非渠辈称挥洒,
未见无虞堪即鹿。
残风剩月幸风分,
卷轴今当汗驹犊。
夜窗赓载有余暇,
笺注离骚到兰菊。
雪铺玉笺乌丝栏,
一一手抄森似束。
毋令千载韩退之,
作传讥嘲老而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冬天的寒冷中,渴望写诗与朋友交流的情景。他听到敲门声,像啄木鸟般清脆;在雪中迎来寒风,仿佛是要开始新的创作。诗人用诗筒写作的速度如同羽毛般轻快,墨水流动着,似乎不需要用貂毛的尾巴来续写。孤独的声音在云中回响,仿佛能听到未曾品尝的美妙乐曲。诗人感到胆怯,因自己难以驾驭韵律,手中的长笺因春意而微缩。尽管才华有限,但他依然希望能与友人交往,分享写作的乐趣。
他提到夜晚的烛光微弱,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光阴。诗人在长久未作书信的情况下,向朋友致以祝福。对于诗的追求,他感到自己与朋友之间隔着一段距离,声音微弱。即便身处寒冷的山中,也能听到山水的谈话。诗人希望能得到平静与宁静,即使生活贫乏,脸上也带着从容的笑容。写诗如同得到官职,值得珍惜。他的心情因诗句而激动,尽管写作时难免流露出些许惭愧。
最后,他希望在夜晚有更多的时间来写作,甚至引用古人的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用雪铺成的纸张,像是用乌丝制成的栏杆,每一句都如同手工抄写,显得格外珍贵。他希望不要因时间的流逝而被后人嘲笑,感叹老去的无奈。
作者介绍
方岳,字季高,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文,尤以山水诗见长。他的作品常以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为题材,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方岳晚年,诗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心中对友谊和诗歌的渴望愈加显著。在寒冬的环境下,他通过写作来寻求内心的温暖与慰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
此诗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寒冷的冬日中对创作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惜。开头以“谁何扣门声啄木”引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寒冬中敲门的响声,仿佛是自然的一部分。接着通过“踏雪逢迎寒起粟”,引出诗人在冬季的孤独和饥寒感,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诗中多次提及诗歌创作的过程,如“诗筒过我捷於羽”,“墨滑岂供貂尾续”,表现出诗人在创作时的轻松与流畅,然而也不乏对自己才华的自嘲与忧虑。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云锵孤响落琼璈”,“雪铺玉笺乌丝栏”,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此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提及古人和对友人的思念,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文化传承的意识。整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精致与高雅的态度,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诗歌创作的重视和对友谊的珍惜,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写作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透过自然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理想。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中通过雪、墨、云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高雅情操的文化特征。
诗词测试
诗中“踏雪逢迎寒起粟”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诗筒过我捷於羽”中的“羽”指的是什么?
诗人提到的“弘农陶”指的是哪位古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