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57
大?
对剑花凝,笳叶卷,天宇尘清声肃。
楼船催解处,正日戈夕照,风旗西矗。
虎战龙争,人非地是,形势昔雄三国。
景升今何在,怅婆娑老子,奚堪荆牧。
岂自古常言,力宁斗智,智宁如福。
西征非太速。奈臣职难负君王嘱。
嗟往事祁山抗表,剑阁刊铭,祗成堕甑并空轴。
喜听平安信,岂止为区区一竹。
蚊蟁类笑谈逐。玉关归老,不愿封侯食肉。
愿还太平旧蜀。
这首诗以“剑”和“花”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天空和清晰的声音。在船只准备出发的地方,正值日落时分,西风迎面而来。历史上,虎与龙争斗,人们的争斗从未停止,三国时期的强盛已成过去。如今的景象何在?面对年老的自己,感叹不已,昔日的豪情壮志已无从追寻。古人常说,力量未必胜过智慧,智慧也未必就能带来幸福。西征并非一帆风顺,臣子也难以辜负君王的重托。回忆往昔在祁山的抗战,剑阁的铭文如今只是空谈。听到平安的消息,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心中也感到欣慰。小虫的笑谈声中,愿归于平静的岁月,不愿再为权位和美食而劳累。希望能回到太平的旧蜀。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生于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国家动乱之际,诗人借古抒怀,表达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望,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和平的向往。开篇以“剑花”引入,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展示了英雄气概,又流露出对柔美事物的珍惜。整首诗在叙事上采用了对比与联想,通过“虎战龙争”的历史典故,唤起读者对三国时期英豪的回忆,而“今何在”的感慨则指出了现状的无奈与失落。
作者在诗中不仅反思了历史的变迁,也自省了自身的处境。面对年华老去,曾经的壮志难酬,诗人感到深深的惋惜。此外,诗中提到的“臣职难负君王嘱”,显示了作者对忠诚与责任的重视,正如古代士人的忠君精神。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平安生活的渴望,反映出对权力和物质的不屑,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安逸。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历史深度,又有个人情感的真挚,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虎战龙争”)、对比(剑与花)、拟人等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深切地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思考。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战争的荣耀
B. 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C. 对历史的无奈
“虎战龙争”指代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
B. 三国
C. 宋代
诗中提到的“玉关”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归隐
C.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