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2:00
天风吹我上高峰,上到山头日未中。
便可高眠莫归去,人间易得鬓成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感受,迎着高山上的清风,我一路攀登到山顶,虽然太阳尚未升起,但我已经感到无比的惬意。此时,我可以在这里高高地睡去,不必回到人间,那里容易让人衰老,鬓发染白。
“鬓成童”中的“童”字,常用来形容年轻、朝气蓬勃的状态,这里指的是人容易在生活的压力中衰老,失去年轻的活力。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李曾伯的游山过程中,借高山的壮丽风景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登高的过程,清风拂面,身心愉悦,不由自主地向上攀登。此时,日光尚未普照,天色朦胧,给人一种恬静而又神秘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出一个哲理性的思考,诗人认为在山中高眠,不愿意回到繁杂的人世中去。这里,诗人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但又不失洒脱的情怀。诗人在高峰上享受宁静时光的同时,也隐含了对人间繁杂生活的无奈与厌倦。李曾伯用清风、山峰作为背景,映衬出内心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的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上高峰”的意向,暗示了什么?
A. 对人间的厌倦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权力的追求
D. 对友谊的珍视
“鬓成童”所表达的主题是:
A. 青春常驻
B. 人生易老
C. 生活美好
D. 追求财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茅山玉晨观和壁间韵》与王维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世俗的思考,但李曾伯更加强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王维则在自然与人生哲理中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