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4:54
送崔遏(易)
孟浩然
片玉来夸楚,治中作主人。
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
别馆当虚敞,离情任吐伸。
因声两京旧,谁念卧漳滨?
这首诗表达了对崔遏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崔遏的才华如同璀璨的美玉,给楚地增添了光彩。他在朝廷中担任要职,成为众人的主人。诗人感叹,祖国的山河愈发美丽,诗词也在春天的气息中熠熠生辉。别馆的门敞开,离别的情感尽情流露。回想起京城的旧友,谁又会想起我在漳水边的孤寂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卧漳滨”提到的漳河,位于今福建省,诗人曾在此隐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孤独的心境。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崇尚隐逸生活,常表达对友谊、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孟浩然与崔遏分别之际,崔遏即将出任要职,孟浩然对此感慨万千,既有祝福又有不舍,体现了友谊的深厚及对政治生活的思考。
《送崔遏(易)》通过对崔遏任职前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依依不舍的情感。开篇的“片玉来夸楚”即采用了美玉的比喻,强调崔遏的才华与成就,而“治中作主人”则表明其在官场上的地位。接下来的“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则展现了国家因有才俊而愈加美丽,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对于别离的感慨尤为深刻。“别馆当虚敞,离情任吐伸”,此句中展现了别馆敞开的意象,仿佛在欢迎朋友的到来,但却又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无奈与孤独。而最后一句“因声两京旧,谁念卧漳滨”则是对往昔友情的追忆,隐约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思念。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也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崔遏的送别,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离别的哀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政治生活的思考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片玉”比喻的是谁?
“江山增润色”中的“润色”指的是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送崔遏(易)》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主题上均涉及离别与友谊,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后者则突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的豪情。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展现出唐诗的多样性与深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