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4:10
鲁公香火寺,便道几经行。
树老存高节,碑全见太平。
浮云从变化,古月自分明。
赖有文孙在,毋忘大用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鲁公香火寺的庙宇,经过几番行走,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树木和完整的碑文,象征着社会的安宁。浮云虽然不断变化,但古老的月亮依然清晰可见。诗中提到的文孙,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鲁公的伟大名声。
作者介绍:陈著,字子云,号澄江,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雅趣。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怀念,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着深刻的思考。诗人在鲁公香火寺的游览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社会的安宁,借此表达对鲁公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鲁公香火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诗的前两句,"鲁公香火寺,便道几经行",开篇直接点明了地点,浑然天成,读来令人仿佛置身其境。接下来的两句,"树老存高节,碑全见太平",则通过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寺庙的古老与安宁。树的高洁和碑文的完好,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社会的和谐。
后半部分,"浮云从变化,古月自分明",则通过对比浮云的变化和古月的恒常,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尽管世事变迁,鲁公的伟大名声依然在,正是“赖有文孙在,毋忘大用名”的呼唤,提醒后人要铭记历史,传承文化。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意象丰富,情感深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后代传承的期望,深刻反映了诗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鲁公”是指谁?
A. 鲁迅
B. 鲁肃
C. 鲁班
“树老存高节”中的“高节”指的是什么?
A. 高大的树木
B. 高尚的品德
C. 高贵的身份
诗中提到的“古月”象征什么?
A. 变化无常
B. 恒久的智慧
C. 现代文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崇福寺大用堂乃魏文节祠旧有半床云一窗月在》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