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2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29:08
六丑 己酉春感
作者:杨圻 〔清代〕
总年年寒食,怎便是今年恨切。一声两声,无情是锦鴂,梦里啼彻。西北长安远,有时回首,但沧波空阔。残阳还向离宫没,水冷昆明,石鲸愁绝。如今辜负芳节,空花陂柳浪,遥恨天末。繁华都歇,有青娥细说。红杏还依旧,谁省识,夜来暗里花发。看枝枝弄影,五更风刮。明明是玉阶残月,终不似湖上春寒舞罢,捲帘红雪。芳菲事,都付摧折。怕断红流向人间去,更成呜咽。
每年的寒食节都是这样,今年的心情却格外怨恨。听那一声两声的锦鴂(黄鹂),无情地在梦中啼叫。遥远的西北长安,有时回头望去,只有辽阔的沧波。夕阳依旧向离宫沉去,水冷得如昆明池,石鲸也愁苦得无以言表。如今辜负了这芳菲的节令,空余花柳掀起的浪潮,遥遥地在天边惹人怨恨。繁华已然消逝,只有青娥(指月亮)在轻声细语。红杏依旧,不知谁能察觉,昨夜暗中花开。看那枝头影子摇曳,五更时风声呼啸。明明是玉阶上的残月,却不似湖上春寒舞动的场景,卷帘时的红雪。美好的事物,都已付诸摧折。害怕那断流的红色再流向人间,最终只会化为呜咽。
作者介绍:
杨圻,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多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语言隽永,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春季,正值寒食节,诗人因思念与失落而感怀,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尽惋惜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到来时的复杂心理。诗人在寒食节的氛围中,感受到年复一年无情的时间流逝,心中充满了怨恨与惆怅。在对春天的感怀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失落。
诗中多次提及黄鹂、夕阳、昆明池等意象,这些都渗透着浓厚的春意与生命的气息。然而,诗人在美景之中却感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孤寂,仿佛春天再美,也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尤其是“如今辜负芳节,空花陂柳浪”的句子,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和对逝去的无奈。
整首诗在抒情与描绘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礼赞,也有对时光流逝的哀伤,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深切怀念与无奈,诗人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哪个节日?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寒食节
D. 春节
诗中“锦鴂”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D. 一种水
“如今辜负芳节”中的“芳节”是指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