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5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55:57
合欢带 花烛辞
作者: 邹祗谟 〔清代〕
听箫声初下瑶京。烛影里望双成。
黛隐犹疑山远近,画眉郎已到红亭。
迢迢银漏,香尘暗度,绣槅微明。
待来朝细觑绿鬒雨腻,绛靥霞清。
鬟垂玉导,肩亸珠缨,须知最小盈盈。
按得绮魂摇飏处,梦云透薇帐吹轻。
今朝恰是,初开百岁,满合三生。
看鸳鸯小阁灯花,何如书幌藜青。
初听箫声从瑶京传来,烛光摇曳中,望见成双的身影。
山色黛隐,远近难辨,画眉的郎君已到红亭。
时光缓缓流逝,香气悄然弥漫,绣帘微微透出光明。
等到明晨细细观察,绿鬓如雨湿润,绛唇红霞清新。
发鬟垂下如玉,肩上缀着珠缨,须知她的娇羞最为动人。
轻轻按捺住那绮丽的心情,梦云透过薇帐轻轻吹拂。
今天正好是,初开百岁的日子,合欢三生的美好。
看那鸳鸯小阁旁的灯花,何必比书帘下的藜青更美呢?
作者介绍: 邹祗谟,清代诗人,生平及生存年代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为描写生活、爱情及自然相结合的诗词,风格细腻、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恋爱的美好场景,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情感的细腻观察。
《合欢带 花烛辞》是一首充满了浪漫情怀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伴随着箫声与烛光,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亲密的氛围。诗人在描写景物的同时,隐含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开头的“听箫声初下瑶京”,便让人感受到那种柔和而又悠远的音乐,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
紧接着,诗人通过“烛影里望双成”描绘了一对恋人相拥的美好画面,这种温柔的情感在整个诗中不断延续。诗中引用了许多细腻的意象,如“黛隐犹疑山远近”,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犹豫与期待。
随着诗句的展开,时间的流逝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迢迢银漏,香尘暗度”来表达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珍贵。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是对爱情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令人陶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爱情与生活的美好展开,展现出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与珍视,强调了爱情的浪漫与生活的温馨,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银漏”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黛隐”意指: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合欢带 花烛辞》的艺术魅力及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