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0:16
日华长在红尘外,
春色全归绿树中。
花发鸟啼常走马,
故人不见酒樽空。
阳光常在尘世之外,春天的色彩尽归于绿树之间。花儿开放,鸟儿啼叫,常常骑马走过这里;而老朋友却未曾见面,只剩下空酒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居士,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苏黄”派的重要代表,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游览南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老朋友的思念。诗中借助春天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
黄庭坚的《题南寺王髯题名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同时流露出对逝去时光和朋友的惆怅。在诗中,诗人首先以“日华长在红尘外”开头,表达了他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他将阳光与尘世隔离,仿佛在说,真正的美好不受红尘影响,始终存在于自然之中。
接着,诗人通过“春色全归绿树中”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生动地展现了绿树成荫的景象,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力量。紧接着的“花发鸟啼常走马”则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春日的活力与欢愉,仿佛诗人在春日的阳光下骑马游玩,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然而,最后一句“故人不见酒樽空”却让全诗的情感基调发生了转折。诗人虽享受着美好的春日,但却因未能与老朋友相聚而感到孤寂。空酒樽象征着即将被忽视的友情与共饮的欢愉,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时光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结合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情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黄庭坚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和对老朋友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即使在美好的环境中,孤独感依然存在,反映了人们在繁华背后对情感的渴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尘”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世俗生活
C. 远方的朋友
D. 过往的记忆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春天的生机?
A. 花发和鸟啼
B. 雪花和寒风
C. 高山和流水
D. 星辰和月亮
诗中提到的“酒樽空”意味着什么?
A. 酒喝完了
B. 友情的缺失
C. 生活的苦涩
D. 春天的结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黄庭坚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