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5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56:52
过卢沟桥
作者: 陆深 〔明代〕
野适意自惬,逢春更可怜。
弄黄初试柳,破碧已分泉。
马足腾晴雾,鸡声隔午烟。
翠华巡幸日,驰道直如弦。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诗人感到心情愉悦,春天的景色更让人怜惜。春天里,刚刚发芽的柳树黄绿相间,清澈的泉水在阳光下流淌。马蹄在晨雾中腾跃,鸡鸣声在午后的烟雾中传来。皇帝巡游的日子,路面笔直如弦,象征着繁华盛世。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深,明代诗人,生于明代中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过卢沟桥》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这首《过卢沟桥》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图,蕴含着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生活的满足。诗的开头“野适意自惬,逢春更可怜”便展现了诗人在春日享受自然的愉悦心情。接着,通过“弄黄初试柳,破碧已分泉”的描写,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诗中不仅有自然风光的描绘,更巧妙地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马足腾晴雾,鸡声隔午烟”一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村的宁静与生动,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最后两句“翠华巡幸日,驰道直如弦”则将视野转向了皇权与国家的繁荣,形成了一种对比,既有个人的欢愉,又有国家的安宁。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隐含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自然景色的热爱,传达出对理想生活与社会安宁的向往。通过描绘田园的宁静与繁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珍惜。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之美,更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赞美。
诗词测试:
《过卢沟桥》的作者是谁?
诗中“马足腾晴雾”表达了什么意象?
“翠华巡幸日”中的“翠华”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上述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过卢沟桥》的诗意和文化背景,提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