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42
汉庭遣奠阏氏幕,二月阴山雪未销。
行尽黄沙春不见,哀缠碧眼魄谁招。
已将厚礼施殊俗,更录专辞入本朝。
名马赠归多爱惜,北风嘶处竞萧萧。
汉朝的朝廷派遣使者到阏氏的帐幕,二月份阴山的雪尚未融化。
走遍黄沙大漠,春天的景象依然看不见,悲哀的目光缠绕着,谁能来召唤我?
我已经将丰厚的礼物送给异族,特意将专门的辞令记录在本朝的档案中。
赠送的名马归去后倍加珍惜,北风呼啸,声声凄凉。
“阏氏”一词源自古代对一些少数民族领袖的称谓,尤其是与汉朝有交往的契丹等民族。诗中提到的“厚礼施殊俗”,展现了汉朝对外民族的重视和礼仪,暗含着当时的政治关系和文化交流。
梅尧臣,字圣俞,号阮亭,宋代著名诗人,善于写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色之中。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汉朝与契丹等民族交往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使者送礼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关系和对外交流。
《送朱纯臣端公使契丹奠祭》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异族文化的尊重和对汉朝使者使命的理解。诗中通过对阴山雪、黄沙春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情感,尤其是“哀缠碧眼魄谁招”一句,突显出诗人内心的悲愁与渴望。在厚礼的赠送中,诗人不仅展现了汉朝的礼仪风范,也流露出对异族文化的认同与欣赏。北风的呼啸声,仿佛在为送别的使者唱着哀曲,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悲凉氛围。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追求对仗工整,更在情感上深入骨髓,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民族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使者的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民族交往的深思与对生命孤独的感慨。它不仅展现了汉朝对外文化的尊重,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阴山”是指哪个地区?
“行尽黄沙春不见”表现了什么情感?
“北风嘶处竞萧萧”中的“萧萧”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