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2:17
送通州通判刁国博
作者:梅尧臣 〔宋代〕
古郡见郎山,海云遮一半。
阳乌出沧波,光彩临砚桉。
小吏抱牍来,磨墨为点窜。
岂以岛屿人,百事皆漫漫。
朝廷通守任,不使守专断。
是恐缪其才,民劳乃生乱。
辛勤虽然多,鱼蟹莫和筭。
夜月上蓬瀛,偷闲举杯看。
因行计较足,少别休兴叹。
在古老的郡城,远望郎山,海上的云彩遮住了一半。
阳光透过波涛,映照在砚台和桉树上。
小吏捧着公文而来,磨墨准备进行修改。
难道因为我是居住在岛屿上的人,所有事情都显得漫不经心吗?
朝廷任命通守,但不让他们独断专行。
这是担心他们才华过人,百姓劳苦便会引发骚乱。
尽管辛勤的工作很多,鱼和蟹却无法计算。
夜晚的月亮照耀在蓬瀛岛上,我偷得闲来举杯欣赏。
因为行程已经足够,少别也不必兴叹。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山,宋代诗人,著名的古文家,曾任职于朝廷和地方,因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而广受推崇。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人生感怀为题材,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本诗写于梅尧臣送别通判刁国博时,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辛勤虽然多,鱼蟹莫和筭”表达了官员在繁忙事务中难以兼顾私生活的无奈。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虽带有淡淡的离愁,却又不失对生活的热爱。开篇的自然描写,既展现了古郡的美丽景色,也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诗人以“古郡见郎山”引入,拉开了送别的序幕,描绘出山海相映的壮丽画面,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广阔与豁达。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小吏的描绘,表现了官场的琐碎与繁忙,突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无奈。诗中提到的“朝廷通守任,不使守专断”,则反映了对权力掌控的深思,警惕地方官员的独断专行,以免引发民众的苦难和骚乱。这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夜月上蓬瀛,偷闲举杯看”,表达了即使在忙碌的官场中,也要寻得一丝闲适,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诗在离别的情感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得作品既有情感深度,又具现实意义。
整首诗通过送别、描绘自然景色与官场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蕴含着对官员责任感的强调,以及对民众苦难的关怀,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与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阳乌”指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小吏来磨墨,是为了 ___。
判断题:诗中“辛勤虽然多,鱼蟹莫和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绝望。
梅尧臣 vs. 王之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