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酬王檐叔奉使江南访茶法利害见寄》

时间: 2025-05-04 12:03:40

诗句

余闻古之人,措法贻厥後。

命官惟贤材,职事又留狃。

止能权轻重,王府则多有。

岂尝搉其子,而为民父母。

当时所经营,今十已毁九。

其一虽幸在,漂摇亦将朽。

公卿患才难,州县固多苟。

诏令虽数下,纷纷谁与守。

官居甚传舍。

位以声势受。

既不责施为,安能辨贤不。

区区欲捄弊,万谤不容口。

天下大安危,谁当执其咎。

劳心适有罪,养誉终天丑。

岂惟祖子孙,教戒及朋友。

贵者大其领,诗人歌四牡。

至尊空独忧,不敢乐饮酒。

哿矣富阡陌,哀哉此无糗。

乡闾人所怀,今或弃而走。

岂无济无术,使尔安畎亩。

故今二三公,戮尹思矫揉。

永惟东南害,茶法盖其首。

私藏与窃贩,犴狱常纷纠。

输将一不足,往往死鞭杻。

贩陈彼杂恶,强卖曾非诱。

已云困关市,且复搔林薮。

将更百年弊,谓民知可否。

出节付群材,询谋欲经久。

朝廷每若此,自可跻仁寿。

因知从今始,渐欲人财阜。

吾宗恢奇士,选使自朝右。

聪明谅多得,为上归析剖。

王程虽薄遽,邦法难卤莽。

愿君博谘诹,无择壮与考。

余知茶山民,不必生皆厚。

独当征求任,尚恐难措手。

孔称均无贫,此语今可取。

譬欲轻万钧,当令众人负。

强言岂宜当,聊用报琼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3:40

原文展示:

余闻古之人,措法贻厥後。命官惟贤材,职事又留狃。止能权轻重,王府则多有。岂尝搉其子,而为民父母。当时所经营,今十已毁九。其一虽幸在,漂摇亦将朽。公卿患才难,州县固多苟。诏令虽数下,纷纷谁与守。官居甚传舍。位以声势受。既不责施为,安能辨贤不。区区欲捄弊,万谤不容口。天下大安危,谁当执其咎。劳心适有罪,养誉终天丑。岂惟祖子孙,教戒及朋友。贵者大其领,诗人歌四牡。至尊空独忧,不敢乐饮酒。哿矣富阡陌,哀哉此无糗。乡闾人所怀,今或弃而走。岂无济无术,使尔安畎亩。故今二三公,戮尹思矫揉。永惟东南害,茶法盖其首。私藏与窃贩,犴狱常纷纠。输将一不足,往往死鞭杻。贩陈彼杂恶,强卖曾非诱。已云困关市,且复搔林薮。将更百年弊,谓民知可否。出节付群材,询谋欲经久。朝廷每若此,自可跻仁寿。因知从今始,渐欲人财阜。吾宗恢奇士,选使自朝右。聪明谅多得,为上归析剖。王程虽薄遽,邦法难卤莽。愿君博谘诹,无择壮与考。余知茶山民,不必生皆厚。独当征求任,尚恐难措手。孔称均无贫,此语今可取。譬欲轻万钧,当令众人负。强言岂宜当,聊用报琼玖。

白话文翻译:

我听说古代的人们制定法规以传给后代,任用官员只看重贤能的人才,政务也留给熟悉的人处理。但如今的权重却多由王府掌握,难道他们曾试图推开自己的孩子,去当民众的父母?当年所经营的事业,现在已毁坏了九成,就算还有一成存留,也终将随时间腐朽。公卿们担忧人才难以获得,而各州县的官员则多半不称职。虽然诏令下达了很多,却纷乱不堪,谁能负责遵守呢?官员的地位只凭声势,而不是能力,既然不责罚施为,又怎能辨别贤愚?我想要纠正这些弊端,口中却常被万般谴责。天下的安危,谁来承担其责任?费心劳神的反而有罪,获得美名的却终究丢脸。岂止是祖孙的事,教育和警戒应当及于朋友。权贵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诗人们则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独自忧虑,不敢享受美酒。哎呀,富饶的田地,哀哉这样的困境,乡里人所盼的,如今或许被抛弃而逃。难道没有办法和技术让你安稳耕作吗?因此如今的二三位公卿,想要纠正这些问题,却往往做得不够好。茶法的弊端在东南,已经成为首要问题。私藏和贩卖,监狱常常因此混乱。缴纳的税款往往不足,甚至让人遭到鞭打。出售的杂物,强迫销售并非诱导。已经说过了,市面上困扰,甚至连森林也被烦扰。将来百年间的弊端,民众是否能知晓?将节制交给众人,征求意见以求长久。朝廷若能如此,自然可以长享仁寿。由此可知,从今往后,渐渐希望人们财源广进。我的宗族中有许多奇才,选派的人应该从朝中挑选。聪明才干的人应被重用,为君王分忧。王程虽短,但国法却不能草率。希望你广泛咨询,别偏向年轻和年老。我知道茶山的民众,并非人人富裕,独自承担征税的职务,恐怕难以应付。孔子曾说人人无贫,此话如今可以借鉴。假如想轻松获得万钧之力,应该让众人共同承担。强词夺理又怎能成功,聊以回报美玉吧。

注释:

  • 措法:制定法律。
  • 贻厥後:传给后代。
  • 命官惟贤材:任用官员只看重贤能的人才。
  • 王府:指王权或权贵。
  • 漂摇:比喻不稳定或将要腐朽。
  • 诏令:皇帝的命令。
  • 贩陈彼杂恶:指贩卖杂物和恶劣的商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是“熙宁变法”的主要倡导者,以其政治上的理想主义和经济上的务实主义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王安石奉使江南期间,主要探讨了当时茶法带来的社会弊端和对民生的影响,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关切和对改革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人立法、任官的反思,揭示了当时社会治理的弊端。王安石以对比的手法,耐心地分析了古代贤能治理与当代腐败无能之间的差距,展现出他对人才选拔和治理的深刻思考。诗中多次提到的“茶法”不仅是对具体法令的批判,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民生困境的隐喻。王安石借用茶法的例子,深入剖析了权力滥用、贪污腐败以及民众生活的艰难,表达了他对改革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中所流露出的忧国忧民之情,既是对当时政治的无奈,也是对未来希望的期待,充分体现了王安石作为改革家的情怀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开头提到古人制定法律是为了后代,强调法制的重要性。
  • 论述当代任官标准的偏差,表明对民众的忽视。
  • 描述当时社会的弊端,表达忧虑与无奈。
  • 通过茶法的例子,揭示了社会的混乱与不公,强调改革的必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人与今人的治理对比,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 比喻:用茶法比喻社会治理的弊端。
  • 排比:多次列举各种社会现象,增强了语气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王安石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改革的渴望与希望,通过对法律、人才、民生的探讨,揭示了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隔阂,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象分析:

  • 茶法:象征社会治理的混乱与腐败。
  • 古人:代表理想中的政治家。
  • 公卿:象征当时腐败的官僚体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茶法”是指什么?

    • A. 一种茶叶
    • B. 一项法律
    • C. 一种饮食习惯
    • D. 一种文化活动
  2. 诗中提到“劳心适有罪”指的是什么?

    • A. 劳心的人得到奖赏
    • B. 劳心的人有罪
    • C. 劳心与安逸无关
    • D. 劳心是美德

答案:1.B 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王安石的诗更为直接地探讨了政治与社会问题,杜甫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家国情怀,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七十见梅有感 次韵王得淦和儿泌西山所作二首 呈龄叟二首 用前人示诸儿韵 次韵帅初浙西回及得新居三首 次韵林芳叔 寿王修斋枢密·霜杰菊 深儿归自杭梅山弟有诗因次韵 次韵吴竹修立秋日 次韵雪窦主同少野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山字旁的字 踬踣 排奡纵横 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积贿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全璧 邑字旁的字 傍人篱落 白头乌 拔宅上升 丿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包含丝的成语 车字旁的字 包含儿的词语有哪些 身名俱裂 单身只手 机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