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0:17
百年文物士优游,万国今方似缀旒。
发策东堂招儁乂,回舆北苑罢倡优。
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鹄头。
独望清光无补报,更惭虚食太官羞。
百年间的文人墨客,优雅地游历于世,
如今万国风情,犹如华丽的旒旗装饰。
在东堂中发号施令,招揽英才俊士,
返回北苑时,已罢了歌舞的热闹。
忽然跟随众贤士,登上龙的尾巴,
依然回忆起当年,曾在鸿鹄的高头。
独自凝望清冷的月光,却无以报答,更感到羞愧于虚度光阴而不敢面对高官的荣华。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著名的改革家。他以“变法”著称,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行者。王安石的诗词以内容丰厚、形式多样、语言简练而著称,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历史变迁与个人心境。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与个人的反省。诗中表现了他对文人生活的追求与对时局的感慨,尤其是对自身所处地位的自省与无奈。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开篇即以“百年文物士优游”引入,展现了士人的悠然自得,但随即转入对当下万国风情的感慨,似乎在对比过去的文人雅士与现今繁华的社会。诗中提到的“发策东堂招儁乂”,不仅表现出诗人对英才的渴望,也暗含了对权力的掌控欲。接下来提到的“回舆北苑罢倡优”,则揭示了在繁华背后,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日辉煌的追忆。尤其是“尚忆当年应鹄头”,一方面是对年轻时代的怀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与惆怅。
最后两句“独望清光无补报,更惭虚食太官羞”,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的反省。他在清冷的月光下,看似欣赏,但实际上是对自己虚度光阴的羞愧与不甘。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时代变迁的反省,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文人生活的思考与对自身价值的反省,表现了王安石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无奈与不甘。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著名诗人?
诗中提到的“发策东堂”主要指的是?
诗人对“清光”的态度是?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王安石的《後殿朝次偶题》更注重内心的思考与反省,而李白则着重于豪放与洒脱的情感表达。王安石的风格更为沉稳内敛,体现出其深邃的文化积淀和对人生的思考。